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8-10
□张丽娜
以前,天文学家们全凭个人喜好来给月球上的地点命名。
直到1919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这种各自命名的局面才被改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修订,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逐步制定出了一套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程序和规则。
目前,月球上共定义了18类地貌,包括环形坑、月溪和山脉等,而不同的地貌有着不同的命名方式。如月球上的重要地貌环形坑,用的是杰出科学家、哲学家等名人的名字;而月溪、月湖、月海这些地貌的名字,用的则是较为抽象的拉丁词汇。月球着陆点则没有固定的起名要求,但要求申请方有能力将航天器送上月球。
目前月球上有35个中国相关地名,主要分成两批。2007年前的15个地名,全靠国际“友情赠送”。本着文化多样性原则,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选择了一些中国杰出科学家,以及和月球相关的人物,例如祖冲之、张衡等来命名。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自主命名阶段。2010年,中国将月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这之后,广寒宫、紫微、织女、河鼓、天津、泰山、华山、衡山等带有中国风的名字相继在月球安家落户。相信在未来,月亮上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名”。 (《海南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