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8-11
□任蒙
穿过南昌的一条条街巷和楼宇,我们来到赣江之滨,遥望滕王阁,碧瓦丹柱、斗拱层叠,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楼阁为碧色琉璃瓦,正脊的鸱吻仿宋特质,勾头、滴水均为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滴水为“孤鹜”图案。1942年,建筑大师梁思成偕同弟子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20世纪80年代重建滕王阁时,设计师以这些草图为依据确定造型。
滕王阁恢宏大气、雄伟多姿。主体建筑57.5米,高出旧楼几倍,显示了现代建筑的大手笔和大气势。雄伟气派的滕王阁,别说千年前,就是几百年前,若有这么一座楼宇拔地而起,也会使先人兴奋,激发文人的翩翩思绪和文采华章。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一直怀有游览滕王阁以求“登望之乐”的愿望,但两次赴任途中都未能到南昌,后来王仲舒修葺滕王阁,他撰写了《新修滕王阁记》。
与古代相比,滕王阁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它耸立于碧空下,楼基之下是滔滔赣江,蔚为壮观,夜景更是灯火辉煌。如今其对面也被形形色色的现代建筑所包围,见惯了摩天轮和电视转播塔旋转观光厅的现代游客登临楼上,不知会有怎样的感慨。
记得多年前,在武汉蛇山重建黄鹤楼时,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长江大桥,远远看见山上扎起高大的围子,工人们正在脚手架上忙碌。
黄鹤楼成为武汉的城市标志。一次陪友人过江到武昌,他透过车窗大声惊呼:“终于看到黄鹤楼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登临黄鹤楼看到的苍茫景象,多年之后,我们也有幸走入他描绘的画意中。
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被称作“江南三大名楼”。千古名楼与千古名篇是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一些名楼或因兵燹之灾毁坏,或因年久失修坍塌,但描写它们的著名诗篇和华章却依然在世间传诵。文化的穿透力使这些名楼不断重建,滕王阁历经兴废,重建了29次,黄鹤楼重建了30次,岳阳楼重建了30多次。这些名楼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虽时光荏苒,但它们的巍巍雄姿不会被岁月的烟云掩去。 (《中国文化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