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文人的性情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5-11

□张信心

最近读了乡贤李志贤先生传诸后人的手抄本《见闻录》卷一“四奇篇”。所谓“四奇”,即奇人、奇物、奇事、奇文,都是他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下面我也记述一下历史上四位狂傲、奇葩的文人学士,权作“四大奇人”吧。不过这里无所谓褒贬抑扬,聊充茶余饭后之谈资而已。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人称“诗豪”,他因写诗抨击时弊,嘲讽权贵,指桑骂槐,痛快淋漓,惹了不少麻烦。永贞革新失败后,王叔文集团“二王八司马”都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刘禹锡去朗州做了司马。十年后,同僚出于惜才的想法把他调回京城。他见当朝很多新提拔的官员都是他过去看不上的人,心里很不舒坦,于是在玄都观赏花时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huai)。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下可惹恼了唐宪宗,他又被打发到更偏远的连州去当刺史,其间还调动了几次,直至十四年后裴度当了宰相才把他调回来。这回他见过去整他的宦官权贵一个个都下台了,于是重游旧地玄都观,又写诗一首大发感慨,诗云: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样又招惹一些小人给皇帝递坏话,没过几年,朝廷随便找了个理由,就又把他发配到外地当刺史去了。

解缙是明朝前期内阁首辅、大学士,学富五车,文笔犀利,书长狂草,时人许为“才子”。他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本是成就了一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可他偏偏自恃才学,喜好直言而被人忌惮,屡遭贬黜,最后没有落得好下场。一次有个官员为母亲过寿,请他写寿诗,他当即命笔,题诗一首:

这个妇人不是人,九天降下一仙真。

养下儿子会做贼,偷下蟠桃献母亲。

闹得这位官员面红耳赤,哭笑不得。还有一天他闲来无事,看见午门外的军士们用雪堆起一个僧人,于是就写了一首《咏雪僧》的打油诗:

此僧从未入娘胎,昨夜天宫降下来。

暂借午门投一宿,明朝日出上天台。

众人看来,他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狂傲之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锋芒太盛必吃亏,果然后来因为太子事,他以“无人臣礼”这样莫须有的罪名下了大狱,最终是被埋在雪堆里给活活冻死的。

刘文典是民国时期一位才高学广、恃才傲物的狷介狂人。他的学问自然做得很大,据说他讲《圆圆曲》,一句一句,如数家珍。他讲曹丕《典论·论文》,一边讲一边抽烟,繁征博引,一小时才讲了一句,却讲得头头是道,精妙绝伦。但他十分轻视作家,竟在课堂上公开讲:“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沈从文只该拿四块钱。”有一次在西南联大跑空袭警报,他看到沈从文也在跑,便转身说:“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学生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希望,可是该死的,你干吗跑啊?”他不但瞧不起文人,在他做安徽大学校长的时候,甚至还敢当面顶撞蒋介石:“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堂堂民国总统被他怼得下不来台,结果老蒋一气之下关了他好几天。

赵俪生是新中国一代史学宗师,也是一个不平则鸣的性情中人。他运用唯物论与辩证法研究中国农民战争史、土地制度史和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讲得鞭辟入里,清冽透彻。听他的“绝唱”式大课《中国先秦文化史》,简直就是脍炙人口的精神大餐。1948年,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以便集中力量扩大办学规模,培养人才。一次开会商量教师们应亲自登记报到,有人提出像陈寅恪这样身体不好的老先生是否可以由别人代替,成仿吾副校长却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机关来报到,一定要亲自来,本人来,不得由别人代替”,并说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于是,赵俪生站出来讲话了。他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知识分子可比中国知识分子嚣张得多,像巴甫洛夫,开口闭口批评布尔什维克,可是列宁也不同他吵,也不去抓他,还时不时拿着黑面包和黑鱼子看望他,希望他能回心转意,替苏维埃政府工作。讲到这里,赵俪生强调了一句:“这一切,我觉得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特别值得成校长学习!”当场弄得成仿吾很难堪。过了没几天,他就接到通知被调离了。

所以,我常常想,如果鲁迅先生还在世的话,说不定还会重写他的《狂人日记》呢。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