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河东翰墨谱系的赓续传承

——“艺旅情怀”五人画展闭展有思

来源:发布者:樊峻峰时间:2023-02-28

记者 薛俊 摄

河东书画开年展事以“艺旅情怀”五人展的壮阔气势拉开序幕。一个月的展览,让喜欢美术的观众与五十幅作品对视、交流、感悟、体味……

与以往美展的不同之处在于,参展画家中,年龄相差五十岁;参展作品中,创作时间相距五十年。这种精妙的创意、大跨度的组合,让观众在一厅之内,仿佛徜徉五十余年来河东美术界的各个历史时期。这种明晰的代际传承,暗合了河东美术界特定时期精神谱系的延展和接续。

让我们顺应各位老师的艺术身世前去探寻。刘正定先生出生于1937年,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在其家学渊源的浸润下,他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后来遇到下放到临猗的著名画家刘恪山,这时候,也因父亲历史问题而不能通过政审进入西安美院的刘正定,与刘恪山惺惺相惜。刘恪山传授给刘正定专业的美术理论知识和专业绘画技艺,刘正定是困难时期帮助刘恪山度过艰难时世。在漫长的岁月中,历经印刷厂美工、百货大楼美工等,在凭技艺谋饭碗的同时,也让他在求艺之路上孜孜矻矻,没有休止。命运的捉弄、身世的遭遇,没能把一个灵魂被艺术占据的画家击垮,反倒给他沉潜翰墨洞开一面。

喜欢观展和收藏的朋友从刘正定画中能读出他地道的书画语言,恣意、酣畅、奔放、本真、韧性、力量。再细心的,还能从他的“风牡丹”中感悟到他的倔强、不屈、坚硬。灿若夏花的花瓣和凌厉遒劲的叶梗、根脉,更能让人从老先生不向命运低一寸头的顽强抗争中得到昂奋的力量。

杨美钦老师的工笔重彩在美术界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韶山区委宣传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红色热土的召感,使他创作出一大批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在美术界初获声名。之后,他又涉猎戏剧人物、文物古迹、壁画、山水、花鸟内容,作品绚丽而不刻板,工谨又不失个性,明艳而不呆板,热烈而不失雅静,创作手法上,又大胆借鉴油画、壁画等技法,成就了他的深厚功力和艺术造诣。

难能可贵的是,年过八旬的他在创作理念和艺术创新上还在不断探索,在选题上与时代变迁相适应,在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方面继续散发着可贵的光亮。

漆画是祖国传统漆艺文化派生出的新画种。黄山先生早年在新绛工艺美术厂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和创作,从山西大学艺术系毕业后,综合众多美术、艺术元素,重新认识漆画的广阔前景,历经几十年钻研、揣摩、探索,大胆创新出了利用蛋壳、贝壳等新材质嵌入漆画当中,终获特殊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质感,以一种全新的“笔墨语言”传递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和对艺术的独到理解。

以此次展出的几幅代表作为例。在《童年的回忆》和《祈盼》中,不论是身着民族服饰、将清澈的目光投射向远方的少数民族少女,还是手拿竹竿在柿子树下回望往昔时光的乡村女青年,都自然地流露出她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在《一方水土》中,以传统农户为单元的乡土社会常见构架,呈现出果园里的三代人,对小康日子的向往是多么强烈,多么迫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大批创作中,黄山先生将对河东这方热土的深沉眷恋充满敬意地融入到作品当中。《汾水古渡秋风楼》《十月红》《梨花蜜》《保卫黄河》等作品中,我们在感佩艺术造诣的同时,更被创作者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饱满的创作激情所感染。

一位画家朋友在给山水画家刘存社的留言中写到,你一直在否定自己,甩掉自己以前的观念认识。一方面这可能与你的常年生活积累与磨炼有关。另一方面你从张明堂、赵益超、赵卫等知名山水画家那儿汲取了营养,学习名家大家的笔墨(线条)语言,结合自己的理解,兼容成现在独特的笔墨造型和语言符号。这可能是我们作为美术工作者必须学习的真谛。

刘存社先生醉心山水,情系翰墨。在系统学习美术专业理论和绘画专业技能后,主攻浅绛山水散笔画法,他苦钻细研,日日精进,逐渐形成笔道娴熟、情趣盎然的笔墨形式语言。一幅幅淡赭石着色的画面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山西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本真生存状态。为了发现这些大自然的形式美,他长年用脚步丈量着黄土高原的山山水水。从充盈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中,都可以在他的速写本中找出写生时的笔痕。比如《腊月》,这是有一年临近年节,他在平陆张店某水库旁,发现乡民正在支锅搭架、杀猪宰羊,他瞬间感受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随即迸发出强烈的创作热情。这次的展览作品中,有《哥在圪梁妹在沟》《花坡飘出信天游》《歌声飘出山圪梁》等,这几幅作品,代表了他的创作风格,蓬勃的生命气息充盈画面。沟、坡、圪梁、山洼……处处能感受到“人”的存在,“人”的声响。山水与人文,相生相融,互为因果,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与人的生命律动,完善地构成一幅彰显天地人生命力的生态长卷。《穿越太行》这幅作品,讴歌了太行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据刘存社老师介绍,当时他与三空间美术师生去太行山写生,发现附近村民花15年时间,徒手用钢钎铁锤,硬是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一条1500米的天路。他在震撼的同时,爆发出了创作欲望。他以一个村庄为前景,挂壁公路盘旋而上,以行驶的客车为点景。这种高远法满构图,立体呈现了新时代太行人的伟大壮举。刘存社深有感触地说,只有脚踏实地从生活中走来,才能真切地表达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笔墨情趣与形式美才能融为一体。忽视了情,那就是无病呻吟。

在这次五人展中,最年轻的一位是靳瑞强。作为“80后”,他是山西省为数不多的早早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青年画家。师从黄山老师学习漆画和传统国画创作后,他刻苦钻研,潜心深造,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后来,他将漆画中的独特技艺借鉴融合到工笔重彩当中。为此,他又迷上了永乐宫壁画。在这一艺术宝库中,他拼命吮吸艺术养分,尤其大胆借鉴传统彩塑的造型美和元代壁画线条的质感和韵律美,其作品《光华映千秋》《妙乐荡万载》《得道图》《梨园溯宗》等一系列以晋南寺观为题材的工笔重彩画,以构思精妙、技艺创新、意境开阔等多次入展全国展,令美术界同仁刮目相看。

在师从黄山老师的过程中,他更注重学习老师的做人之道、治艺精神。首先,不为世俗所囿,焠炼从艺定力。弥漫在作品中的静气、禅味、道行,是他勇敢探索、艰辛磨炼的集中反映,也是他在从艺之路上不断攀爬的心迹。

平日在戏剧文化的活动中,也多见到靳瑞强,他是带着学习、钻研的目的而来的。戏剧中的服饰、布景、音乐,甚至灯光,其实他都在借鉴,都在学习。我想,这么年轻,这么投入,这么痴迷,不难想象,铺展在他面前的将是一条多么令人神往的艺苑风景线!

日前,该展正式闭展,但在社会引发的热议还在继续。本次活动策划人、文化学者杨金贵告诉笔者,有几个县(市)都想把作品放到他们那里展出,让更多喜欢美术的民众能够近距离欣赏精品,感受文化魅力。

一次成功的画展,传递出的信息是丰富的。其中,尤为凸显的社会效用是,这次展览的作品,以老、中、青各个年代时段的代表作,本身就是历史的浓缩和符号,是各个年代时段留给公众的集体记忆,所以能引发更多人的情感共鸣。另外,还有一点,这次的阵容,清晰反映出河东翰墨美术谱系的传承脉络,为河东画坛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讴歌激情似火的新时代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也激励更多的美术工作者,秉持人民至上,追摹精益求精,把创作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捕捉社会发展的脉动,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扛鼎之作。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