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周边>

翼城河沄村:草莓“映红”新年景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2-03

采摘草莓的游客在大棚里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张文华摄

春节期间,翼城县南唐乡河沄村种植的草莓大量上市,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1月30日上午,记者走进河沄村的草莓大棚里,一股股清香扑面而来,一垄垄整齐的绿苗上缀着鲜红的草莓,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鲜嫩欲滴的草莓宛如红宝石镶嵌在绿叶之间,长势喜人。草莓映红新年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走上了致富路。

草莓种植户丁沛沛一边和家人一起采摘草莓,一边高兴地说:“我们家已经连续种植草莓10多年了,目前种了6亩多草莓,每亩年收入有四五万元。现在农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大棚用的是自动卷帘机,棚内用的是滴灌技术。村里好多人都不用外出打工,在家种草莓,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在河沄村,草莓种植已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不仅全村家家户户种植草莓,还有人去邻近村承包土地种植草莓,河沄村现已成为翼城县最大的草莓种植基地,这里产出的草莓口味好、品质优,吸引着各地的客商奔赴田间地头抢购。

大棚外面正在装车的侯马客商告诉记者,这里的草莓个头大、颜色红,尝起来格外甜,在侯马的市场上颇受欢迎。  

今年57岁的杨里奇是河沄村一个普通的草莓种植户,两个草莓大棚在他和老伴的辛勤管护下,每年都有可观的收入,日子过得跟草莓颜色一样红红火火。借助种植草莓赚来的钱,他不仅买了轿车,供出了两个大学生,还在重庆给孩子买了一套楼房。

产量高了,效益才能上去。为进一步提升草莓产量,河沄村村民多年来不断外出学习技术和管理,草莓的产量也有了很大提升。丁沛沛指着地里的大棚说:“现在的温室大棚是最先进的棚了,外面一层钢架,里头一层钢架,拉风口、上膜都是自动化,种植环境好了,病虫害自然就少了。”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目前,河沄村草莓种植面积已达到1200余亩,草莓产业园区有温室大棚297个,共育有红颜、章姬、凤冠等10余种品牌,园区年产量达300万公斤,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

“自去年11月底草莓上市到现在,我们村草莓收入已经超过2000多万元,草莓带来的收益让村民们个个干劲儿十足。如今,村民生活节奏快了,喝闲酒、打牌的少了,大家聊得最多的是草莓。”说这话的是河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孟玉玲,从她的话语里记者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喜悦。  

一颗颗红红的草莓让河沄村实现了快速发展,让村里的老百姓鼓起了腰包。谈到未来,孟玉玲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在不断创新发展上做文章,试行‘莓+菜’间作、‘莓+粮’间作,继续扩大草莓种植面积,深挖草莓故事,增加草莓附加值,真正将河沄村的草莓产业做大做强,让村民坚信地里就能结出‘致富果’,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张文华 通讯员宋榜娟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