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百廿新中 风华正茂

热烈庆祝新绛中学建校120周年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12-22

走过百廿征程

新绛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李国红

双甲子栉风沐雨,跨世纪弦歌不辍。诞生于1902年的新绛中学,是享誉省内外的首批省级重点中学之一,如今已经走过了120年不平凡的历程。从救亡图存的觉醒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再到踏浪前行的改革征程,120年来,新绛中学始终不改初心,薪火相传,奋力书写着“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大文章。

120年,新绛中学书写了“广延厚积、激荡天地”的家国文章。这里文脉延亘:荀子劝学振聋发聩,宋皇仁宗肇启庠序,明清社学遍布城乡,东雍书院夺目闪亮;这里红色传承:有“五四运动”的高声呐喊,有“一二·九”运动的游行壮举,有抗日救亡的爱国激情,有奔赴延安的义无反顾,有“吕梁十中校歌”的高亢旋律,有艰苦创业的建校热潮,有挑灯夜读的孜孜不倦,更有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笃行不怠!

▲新绛县委书记侯文亮,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琼,县委常委、副县长胡海艳慰问新绛中学教师。

120年,新绛中学书写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树人文章。这里办学理念与时俱进:绛垣中学的“敬业乐群”,吕梁十中的“为了祖国的解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忠智勤勇”和“藏修息游”,跨入新世纪的“能贱益群”,最近三年的“修德志学”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师生满意的学校”;这里薪火相传英才辈出,历届校友中有政界精英、军界将校、学界泰斗、商界翘楚,还有更多的科技尖兵、工农骄子、道德楷模、无名英雄……而如今,新时代的新中学子也在砥砺前行,立志为学校增添新的更夺目的光彩!

新中姓“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新时代,新征程。新绛中学抓住“红色感恩”这个运城文化、新绛文化的根本,探索出了“一二三四五六”强校模式,提出“六个考问”、拓展“两个满意”、提出“走心”理念,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勇于和最优的“对标”、敢于和最强的“比拼”、善于和最快的“赛跑”。

▲在校党委带领下,新中人凝心聚力迈向新征程。

如今,新绛中学蹚出了“县中崛起”的崭新路径,给出了“县中塌陷怎么办”的最优解:从2019年开始,达线率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昂首挺进全市教育第一方阵;打通了学校高质量发展“最后一公里”,迎来了“新绛乃至运城最美校园的蝶变”:建成体育场、艺体馆和红色党建室、党史文化墙、校史陈列馆、母婴室、健身房、茶歇室、新中文化廊等,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精神家园,追求绿色、全面、健康的教育质量……

120年“修德”,120年“治学”,120年“赶考”,新绛中学从“中国近代教育起源性中学校”的历史深处走来,一路成长为享誉河东乃至三晋大地的“十大名校”。

百廿新中,风华正茂。“永远赶考”和“拼命赶超”的新绛中学,将把120年写就的家国文章当作精神根基,把120年写就的树人文章当作创新源泉,从而更深远地延亘120年的文脉,更深远地弘扬“一训三风”教学理念,更深远地唱红“吕梁十中校歌”,更深远地丰富“一二三四五六”强校模式,更深远地提升新绛中学“两个满意”的社会形象。

“满意”,献礼双甲子

—写在新绛中学建校120周年之际

杨建义 杨俊丽 卫世新

百廿年砥砺奋进,百廿年春华秋实。

打开新绛中学历史的扉页,纵横交错的时间坐标点上标注着新中人一次次求索跨越的鲜明印记,人才辈出的蝴蝶效应、层见叠出的荣誉证书、分贝震耳的社会口碑,厚重了教书育人的成长年轮,丰满了弦歌不辍的时光画轴。

2022年12月8日,新绛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李国红捧回了“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高中艺术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完成学校”3块奖牌。望着奖牌,李国红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新中新班子3年的苦耕,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校史馆

3年磨砺,3年登攀。新绛中学用不断探索的脚步、集体智慧的火花、自我革命的勇气、创新跨越的胆识,划出了一条蒸蒸日上的曲线。2022年,该校创造了“达线率”“达线人数”“低进高出”“艺体类”“班级达线”等奇迹,达线率连续3年大幅度持续增长,昂首挺进全市教育第一方阵;还成为了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15所名校的优质生源基地,蹚出了当代中国“县中崛起”的最新路径,交出了应对“县中塌陷怎么办”的最优答卷,为120周年校庆献上了沉甸甸的厚礼。

▲校园里的绛州澄泥砚造型雕塑

对标“满意”

立起办学治校的硬规矩

新绛中学从诞生之日起,便以教育强国为己任,将爱国情怀深深融入骨血。

120年,从救亡图存的觉醒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再到踏浪前行的改革征程;从“爱国荣校”的红色基因,到“修德志学”的红色血脉,再到现在“两个满意”的红色气质,新绛中学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

“五四运动”中,新绛中学师生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和反对内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学校300余名学生自发组成两个抗日义勇军连队;新中国成立前的1947年,新绛中学就谱写出了自己的校歌:为了祖国的富强,建设新中国,前途永无疆……

1960年,新绛中学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茅,劳育结合为工农生产服务,学校代表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并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部分考上“双一流”大学的学子为母校送来锦旗

纵观新绛中学120年风雨路,一路高歌猛进彰显着初心,即便在战乱时期,教书育人的责任总是随着上下课的钟声在跟进,从不敢耽误孩子的功课学习。泛黄的相片、线装的书本、失去光泽的旧教具以及振奋人心的老校歌,宛如一条“薪火传承”的教鞭,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矢志突破,不敢懈怠。

秉承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清醒和坚定,学校新一届党委班子从建章立制入手,拉开了制度治校的序幕。

统一思想,强化制度治校的意识。校党委班子首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并把它作为蝶变的突破口。紧接着中层干部、教师们分层讨论,针砭时弊,众心归一,呼唤治理。思想的颤音很快就在制度治校的旋律上形成共鸣,同频呼应。

▲龙兴镇南关村村民感谢2021年秋季防汛救灾新绛中学安置点给予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改制引路,建立制度治校的机制。按照“集思广益,民主定调,统一管理,令行禁止,奖罚有据,制度说话”的思路,制定了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重点对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职级晋升、职务擢升、评优评模等进行量化打分,形成了贡献做主、综合打分、量化排队、择优选择的公开透明机制,为苦干实干能干会干愿干的人做了制度背书。

敢蹚“雷区”,突出制度治校的效应。面对在编教师校外代课、教师一拿到高级职称就退居二线等突出问题,李国红坚定地说:“宁可得罪一些人,也要保障全体教师的利益。”他逐个与相关教师谈心,讲清其中利害,表明组织态度,尊重个人意愿,提醒慎重选择,以霹雳手段,对12名多年不在岗的教师予以取消编制和劝退辞退,使大部分高级职称教师重返教学一线。

▲全体师生在广场参加升国旗仪式

“决不让教师的期望变为失望,决不让付出者的心血付诸东流。”李国红从教师们的切身利益入手,推动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绛中学完善了所有教职工的档案资料,解决了96名教师职数、岗位、待遇、聘任、中高级职称评定、正高级职称职数等问题,同时引进了57名高素质人才,为学校的“青蓝工程”“墩苗计划”“名师雁阵”输入了新鲜血液和关键变量。

新绛中学办公室一名副主任感慨地说:“学校领导一心为教职工着想的做法,感动了全体教职员工。学校重现新气象,师生迎来新目标。”

通过一系列治标归本的举措,制度治校沿着党建置顶、规矩约束、制度说话、程序规范的路径,让学校实现了由松散管理到规范治理的华丽转身;该校构建现代教育教学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日渐清晰。校党委真正成为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全校上下“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

▲思政教育基地

书写“满意”

激发教书育人的新动能

肩负新绛中学崛起重任的校党委从百廿磨砺中寻觅到破壁而出的发力点,把打造“名师工程”作为教书育人的主抓手,连同“青蓝工程”“栋梁工程”同向发力,以好教师的批量涌现助推教学质量叠加式提高。

校党委把培养名师的担子压在教研部身上,以立“军令状”的形式引导大家放手一搏,号召大家集中集体智慧攻破这个堡垒。教研部采取“以赛代练、以赛代培”的方式,从四个“赛道”开始了“决战未来”的冲刺。

——“赛讲课”赛出“骨干群”。教研部以“名师工程”为平台,以课堂听课为抓手,采取人人参赛、学科组计分的办法,按照听得懂、记得牢、会活用的标准,通过专家“号脉”、榜样示范、个人赛课、大家评课的方式,量化考核,奖优罚劣,推动课堂与新课标接轨、课堂与新理念衔接、课堂与学情相结合。

▲为学生答疑解惑

——“赛解题”赛出“相长风”。任课教师分年级、分学科与学生同场考试,切身体会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解题中遇到的普遍性疑惑地方以及易出错的环节,然后以问题导向反馈课堂教学,以双向收益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赛成绩”赛出“争上游”。教研部、年级组与学科组组成网格状管理机制,围绕学生提成绩、围绕教师增内涵,以月考与期考为战场,组织学科组之间比成绩、比进步、比贡献。通过比学赶超,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合态势,有力地提升了学生成绩。

——“赛命题”赛出“点穴棒”。教研部引导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关注课改新动向,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总结命题新规律,探索题型新特点,提高解题新技巧,助推师生新飞跃。

▲母婴室

各年级主任着眼于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求的平衡,采取分段分层教学、请名师等办法,兼顾“优秀生”与“希望生”的需求量,把握准课堂教学与自习课的发力点,妥善解决了“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好”的问题,让学生始终沿着长知识、强技能、增本领的轨道向前推进,以“学为本、补为要、考不断”的节奏沸腾了校园四季的轮换。

不能让教师背着包袱在一线拼精神、拼付出、拼健康。校党委不仅多年组织教师体检,还出台了教师家庭红白事上门慰问、困难家庭重点扶助、突发灾难急事急办、家访慰问全员覆盖等制度,将对教师一丝一缕的关爱纳入其中。特别是2020年疫情发生时托儿所的建立、母婴室的推出,解决了青年女教师育儿与教学不能兼顾的难题,广受好评。疫情期间,为了不影响教学,郭彦军、耿红梅夫妻俩把生病的父母带到学校,住到了教师的宿舍。2019级高三年级主任支伟说:“校领导把我们该想到的都想到了,没有想到的也想到了,我们只有安心教学,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名师工程”落地生效,激活了校园一池春水。杨建水老师所带的1909班原先是一个普通班,在2022年,该班考出了全部达线的亮眼成绩,一时在新绛及周边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2021年的高考成绩出来后,很多关心新绛中学的领导、朋友、校友、老师问:“今年取得这么骄人的成绩,明年怎么办?”2022年的高考成绩出来后,更多的领导、朋友、校友、老师问:“今年又创新高了,新中还可能更好吗?”李国红他们回答:“新绛中学永远姓‘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新’;新绛中学名字嵌入一个‘中’,既是中学的‘中’,更是表示非常满意的‘中’。我们要对得起很多人的期待,很多人的支持,很多人的付出。”

经年耕耘,新中人不断改写着教育教学的历史,一大批优秀学子步入了“985”“211”的大门,一个与现代教育接轨、与学生发展同步的新新中呼之欲出。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安黛感慨地说:“几年流汗,我们实现了由追着跑到领着跑的历史跨越。虽然很累,但是值了。”

▲竞技场上展风采

收获“满意”

展现立德树人的新风采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为了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教育的期盼,2020年秋季,新绛中学恢复初中招生,重塑完全中学新形象,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初中教育的恢复,使新绛中学达到高中教学班60个、初中教学班14个,在校学生3700余人,教职员工375人,专任教师326人。

新中校党委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压实到党建统领、抓班子、强基础、提素质、求实效五个方面,擘画出全面发展的新路标,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师生满意的学校”作了新的注脚。

▲健身房

2020年12月,从晋城、忻州等地名校参观学习返校后,李国红通过反复思考和组织研讨,决定要以高标准引领学校全面发展,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强校模式,即一个基石——立德树人;两个满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师生满意的学校;三个服务——学校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为社会服务;四个赶超——教学赶超、目标赶超、形象赶超、荣誉赶超;五个新中——人文新中、和谐新中、幸福新中、美丽新中、奋进新中;六种精神——举旗笃行的忠诚精神,爱国荣校的担当精神,争先恐后的向上精神,守正创新的求索精神,敬业好学的务实精神,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

崭新模式的制定,促使李国红一班人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更宽的胸襟叫响新中在三晋乃至全国的名号,以创建“人文丰厚百年校”“英才报国红色校”“全面发展特色校”“立德树人奋进校”“人民满意放心校”等“十大名校”的魄力,抢占教育教学的巅峰高地。

▲茶歇室

作风是看得见的生产力,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感应器”。

在学校7204宿舍,有一个和学生铺位一样的简易床铺,谁能相信这是李国红住了三年的地方。李国红带头与学生同吃同睡同学习,很快就发现了运动场所过少、学生就餐质量没保障、晚上校园灯光昏暗、监控系统形同虚设、女教师上班没人带孩子、学校文化氛围不浓厚等一系列问题。有些问题虽小,却牵连着全校师生的情感认同力、组织凝聚力和团队战斗力。

从2020年起,校党委大打基础设施攻坚战,不仅补齐了硬件方面的短板,而且营造了软件方面的优势。通过请专家规划,邀请行家把关,一张集运动场扩围、师生餐厅增容、楼道宿舍美化、校园环境优化等于一身的蓝图跃然纸上,徐徐展开。

资金短缺,项目难立,没能阻止住新中人建设美丽校园的雄心壮志。路,永远在奋斗者的脚下。学校主要负责人到县、市相关部门,以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精神,争取了支持。现如今,学校扩建了西餐厅,改建了东餐厅,使学生就餐环境更加宽敞明亮;新建球类运动场、艺体馆、母婴室、茶歇室、健身房、淋浴房、创客教室、多功能心理室、双层报告厅等,让师生日常运动、生活需要找到了最暖心的依靠,新绛中学迎来了“新绛乃至运城最美校园的蝶变”。

以“学校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为社会服务”为宗旨,校党委从最敏感的吃饭贵、吃不好、吃不到营养的问题改起,通过集体采购、严格消毒、饭不重样、降低餐费、自主择食、领导陪餐等措施,用一改到底、改出效果的决心,实现了“要想留住老师的心,先要留住老师的胃”的预期目标。新绛中学正以“不停步的突破”“看得见的改变”提升着师生的幸福指数。总务部主任张志杰说:“后勤就是后盾,后勤从不缺席,新绛中学的食堂是新绛中学的良心。”学生们说:“以前打饭,师傅手一抖,肉就掉几片。如今,校领导陪餐,教师陪吃,饭菜是自助餐,一周不重样,感觉真是好极了。”

▲素描课

对历届新中毕业生来说,最值得怀念的是课余时间琅琅的读书声和球场上的呐喊声。这种激荡青春热血的美妙声音,成为有别于其他高中的“精神图腾”。如今,漫步“劝学亭”,手捧书本的背影勾勒出校园最美的风景;徜徉操场上,汗流浃背的身姿彰显着“永争第一”的信念。红色党建室、党史文化墙、新中文化廊、新中校史馆等文化设施,宛如流动着的信仰纽带,穿越百廿风雨,依然诠释着初心永向党的执着追求。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薛宝良说:“竞技体育是文化自信的形象橱窗。”体育组组长畅敬佳一遍遍讲述着学校所获殊荣:2020年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将组建运城市女子手球队的任务交给新中时,教练赵国荣将新组建的手球队带到了新高度,并带领手球队在2021年山西省手球锦标赛暨2022年山西省第十六届全运会手球资格赛中一举夺得全省第三名;校田径队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取得13个项目冠军,创8项县纪录;高中年级足球队、篮球队在运城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高中组比赛中分别夺得第二名、第四名。

政教部主任张俊安说:“德育工作每月一重点,每周一主题,各班每周轮流升国旗。”

思政课的脚步紧踩每年重大节日的节拍,随着中央重大布局而展开,既接地气,又切中了学生的兴奋点。一树繁花送春归的喜人局面初步形成:一大批长期扎根教学一线的教师被推到了前台,给悬空的精神信仰找到可信服的样板;精彩纷呈的“文化周”开遍校园角落,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家园;一批带有温度的政策,激发了教师献身教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文化育人、文化兴校的务实举措,不仅有效破解了当下精神迷惘、信仰缺失、规范失灵的问题,而且为新中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找到了可靠的精神压舱石。

2021年,近40年来最大洪峰过境新绛,“袭扰”新绛县城,给全县人民带来巨大的灾情损失。该校负责龙兴镇南关村300多名村民的安置工作、设立县物资捐赠点、给新绛县委党校和新绛县新城小学安置点群众送餐。李国红说:“决定一所学校高度的不仅仅只有教学大楼和教学质量,更有面对突如其来事件的无畏担当,新绛中学是新绛人民的中学,一定要让安置群众满意。”校党委紧急部署,全体人员以军事化行动快速部署到位,仅用不到两个小时就将村民全部安排妥当。正当村民惊魂未定的时刻,热腾腾的饭菜就端了上来,让他们把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近20天里,谈心、消毒、体检等不同模式相互切换,温暖了南关群众。省委书记林武视察新中安置点时,看到一排排床铺整齐摆放,食品药品等储备物资充足,群众吃得好、住得好,十分欣慰,予以充分肯定。

不负时代,方有未来。百廿年的跋涉,百廿年的求索,百廿年的付出,新中总能用奋斗的画笔绘就一道令人炫目的风景线,诠释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无悔付出。打起行囊再出发,新中人风雨无阻,信念如磐,一往无前。

你完全可以指望,每年的高考季、中考季,都会一次次见到飓风一样矫健、一往无前、一路凯旋的新绛中学!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