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杨富荣和他的收藏馆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杜萍时间:2022-12-15

奔走于烈日下,行走在风雨里。杨富荣的足迹几乎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35年来,他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差不多跑遍了全国各地,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换回了满屋子的旧照片、“烂”画册、“破”报纸。面对村人不解的目光,他依然如故,筹集资金办起了收藏馆,收藏历史,折叠时光,留住岁月痕迹和荣光。

初心不改,痴迷红色收藏

12岁时,杨富荣拿零食换回了几枚毛主席像章。这几枚像章是他的珍藏。听着先烈们的故事,唱着革命歌曲,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雨露,他自小就在心底立下一个誓言,等他有能力了,一定要收藏更多的红色物品,为后世留下红色的记忆,激发大家爱党爱国、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这些红色收藏,让杨富荣明白了它的意义所在,对于红色收藏的独特价值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折射出了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现状,承载着沉重的记忆。

随着事业有成,他的红色收藏有了经济支撑。出行工具从摩托车,换成了面包车、小汽车,他继续行驶在全国各大古玩市场,购买红色收藏。除了山西、陕西,他的足迹远至云南、贵州、湖南、四川、西藏、山东、甘肃等地。寻找的过程,不仅是苦与累的付出,还有危险。一次,他骑着摩托车去延安购买红军用过的电话机,回程时大雨如注,山高路滑,他摔下山坡,膝盖上的伤痕至今还在。

他把手表抵押到西藏,换回了一幅解放初期的植绒毛主席像;他两次前往湖南、6次拜访,终于收购到了直径20厘米的毛主席彩色像章;他4次到夏县走访15名知情人,打听到一幅4米×4米的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毛主席油画的去向并成功收藏。

“这是毛主席在延安的照片,这是游击队的队旗,这是红军背过的水壶……”他对每件藏品都视若珍宝,并对其的来历、背后的故事、所蕴含的意义了如指掌。

痴迷成志,租赁场地建馆

几十年来,他的藏品积累已超过10万件。如何使这些藏品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成了他的心结。经过多方寻访、实地考察,杨富荣将这些红色收藏转化为公众共享的资源,筹资数百万元在新绛县泽掌镇光村东(原育杰学校)开设总占地面积10余亩、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展馆。展馆分为“农耕编制文化”“晋南印象”“晋南抗战”“青春岁月”“建国元勋”五大板块33个展厅,展出了3万余件收藏品。

展厅以“红色”为灵魂,以“时间”为记忆节点,呈现出“红色源”“红色谱”“红色颂”三大主题。展览展出了不同样式的毛主席像章上万枚,毛选、朱德著作,以及文史资料、连环画、宣传册等;还展出了晋南方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方面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农耕用具和相关文史资料;我地下党在光村用过的手枪、资料,晋南战役日寇留下的钢盔、王八盒子、枪套,以及细菌罐、中国地图、望远镜等物品;还有新绛县独有的功德碑、绛州老城的碑刻、明代竹节炮和新绛县传承数百年的非遗项目新绛堆绣、漆器、剪纸、木版年画等。

红色物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每一个物件都有独特的意义和故事。杨富荣说,展馆免费开放,旨在给大家提供一个红色教育场地,让参观者铭记历史,赓续精神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