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大道通衢向未来——河津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扫描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11-16

记者 乔 植 通讯员 史甜甜

道路通,百业兴。俯瞰古耿大地,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国省道路连线成网,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城际公交川流不息……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空间在时空格局上越变越小,老百姓在出行方式上更为便捷,地区间在交流联系上愈发紧密。

近年来,河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城乡交通发展,以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契机,高标准建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面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实现了国道达一级、县道达二级、乡道达三级,乡乡循环、村村互通的市域“半小时交通圈”现代化目标。今年,该市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河津市紧紧围绕省、运城市“四好农村路”实施意见精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通过建立“路长制”、落实主体责任,推进综合整治、加大设备投入、坚持生态养护、实行1+9模式、推行市场化养护等方式,全面推进全市农村道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同时,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发展思路,让货运企业蓬勃发展、快递物流遍地开花、城乡融合不断加深。

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一栋栋农房装修别致,一道道院墙美观整齐,一条条道路整洁干净,一个个村庄美丽宜居……漫步于乡间小道,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河津市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示范、三年要过半、四年全覆盖、五年再巩固的“五步走”工作思路,借助旅游公路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攻方向,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激活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切切实实带动和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以路为媒,以景为介,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串起了乡村振兴的美丽路、富民路。

站在禹门口黄河大桥,极目远眺,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满目皆绿,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和彩色慢行道相映生辉,登高欣赏黄河沿岸的别样美景,让游客在自然和人文景观中领略古耿文化的深厚底蕴。

河津市委、市政府以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坚持把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规划建设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优化沿线生态环境和道路景观效果,构筑起融湿地、河湖、农田为一体的生态屏障,成为黄河岸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正让生态效益转化成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转化成为发展优势,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的投入使用,形成了“两纵四横”黄河滩地交通网络,推动了10.2万亩黄河滩地大开发,促进优质粮食、韭菜、中药材、干鲜果、瓜菜等5个万亩基地建设,带动沿线群众走上了农业致富之路。同时,该路立足“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突出“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的生态旅游功能,并配套建设7条旅游支线,将龙门景区、黄河大梯子崖景区、高禖庙景区等与旅游路串联起来,推动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实现了县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不仅把更多的游客带到了景区,还拉动了景区的投资与发展,助推旅游景点提档升级,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龙门景区相关负责人原世伟说。

星光不负赶路人,大道通衢向未来。河津市交通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带来的不仅是人民群众出行的选择方式更多,还促进了交通与旅游、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拓宽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新动能。

今朝的古耿大地,正散发着活力四射的青春魅力,在人民群众美好出行路上,接续奋斗、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