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安住于温暖的生活瞬间

——追记《桑泉》杂志原总编王随生先生

来源:发布者:穆羽时间:2022-11-15

1989年的一期《桑泉》杂志书影 (资料图)

随生姓王,满族后裔,临猗县政协原委员,文史馆员,《桑泉》杂志原总编。王先生长我30余岁,生得人高马大,圆脸阔嘴,高鼻大眼,常着中式装、穿圆口鞋,走路腰板笔直,说话声如洪钟。他出口成章,谈吐文雅,是县里有名的笔杆子,大家都喊他“老王”或“王老师”。叫他“王先生”,是我对他的专称。

1981年,我从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临猗县城双塔学校任教,当时写的一些小文小诗见诸报刊。闲暇之余,我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投稿到《桑泉》期刊。

真没想到,过了几天,一位“不速之客”专程到学校找我。见面后,对方哈哈大笑:“哎呀!这么年轻,还以为是个老家伙呢!你的小说,我收到啦!”

“你就是王先生!”我一阵惊喜。

“还先生呢,我是随生,叫我老王就行啦!”

“不,我就称你王先生!”

“叫吧,叫吧,叫啥都行。”

他风趣幽默,亲切热情,陌生感一下子烟消云散,我俩就这样相识了。

时隔不久,我被调到县政府编修县志,先生正好承接《文化志》编撰任务,我们的接触自然就多了。我俩在一起谈工作、谈写作,说“三国”、道“列国”,时事政治、逸闻趣事、鸡毛蒜皮无所不谈,真正成了忘年交。

20世纪80年代,我们吃住都在机关,办公室也是宿舍。王先生的房间简直就是一个图书馆,他的书多且杂,两个大书柜、办公桌、床头床下、犄角旮旯,到处都堆满书刊。书中有政治、历史、哲学、诗歌、戏剧、经典名篇、外国文学……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最招人眼的是,王先生书柜上还放着一个颇有岁月感的柳条箱,且加了一把老式的大铜锁。

在那知识贫乏与书籍缺少的年代,王先生的书籍成了我的精神食粮,让我在一个个漫长的日子里如饮甘露,如食仙丹。

记得一个周末,因为天降大雪,家在农村的人都不能回去(那时周末大家都各自回老家过)。我和王先生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

王先生说:“饿了吧?我给你露一手。”

没等我说话,他就往铁炉子下扔了两个馍,接着说:“再给咱炒个菜!”说着便麻利地将豆腐干切成小块,然后倒点辣子酱,待油热后放入翻炒。少许后他尝了尝,连声说“美太,美太”,便盛出满满一碗,又从铁炉子下取出烤得黄亮黄亮的馍,说:“吃吧、吃吧,美太哩!”我这个疏懒之人,从没下过厨,心里却觉得好笑,世上还有这样的做饭法。然而,当我用筷子夹了一点菜入口,顿觉辣中生香,津液绕口,好吃得很。

这时门被突然推开,文化局的建平同志和文化馆的启春同志进来了,看见我在吃饭,就说:“美太太吧!”

王先生说:“今天可没有你俩的份,闻到香味嘴馋了吧!”

他俩说:“今天不吃饭,今天要看柳条箱。”

王先生说:“那不行,不行——”

柳条箱是王先生前清进士的爷爷传下来的,据说里面装的全是古籍,我也一直惦记着要探个究竟。

王先生知道我的心思,他说:“你不用着急,读书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多看文学名著,即使读得不少,还要消化。当务之急还要读懂中国历史,一部好的历史书籍,不仅有史料价值,还有史鉴价值,它能提供历史记载,更能启迪历史智慧。我这里有《史记》《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史讲义》,你要把这些书读懂读透,还得几年功夫,柳条箱里的书我会让你看的……”

时光荏苒,春夏秋冬过了几个,我知道爱书如命的王先生,从来不把书外借,但对我例外,人就是这么奇怪。

一年腊月三十,天非常冷。王先生骑车数十里回老家过年,放下年货,感觉很困,就躺到热炕头上,可能是之前过度劳累,忽然觉得头疼,忙喊老伴给他揉一揉,不幸的事发生了——

王先生因脑溢血去世。

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大家都回农村老家过年,知道消息时已是过完年上班了。大家都在议论他,感到遗憾。我心里犹如刀割,难受极了,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浮现和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王先生,咱们之间还有一个承诺没有兑现,那个柳条箱我还没有看呢。我猜想这些线装古书籍里,一定有价值不菲的孤本善本,要不为啥总加一把大锁。我好几次提出想看看,你却总是笑笑,说到时候会让我看的。

一次你到我家,刚好我装了个14寸彩电,你笑道:“高级,高级!”我说:“换你的柳条箱行吗!”“不行,那不行!”你哈哈大笑起来……

王先生,同行都说你是因劳累去世的。是的,你写作40多年,编写出版了《河东乡情拾遗》《晋南风俗与方言》《河东民间故事》《随生小戏汇编》,年近花甲还在文化战线上勤奋工作。你临走之前,案头上18万字的《临猗文化志》已编完定稿,30余万字的《临猗歌谣谚语集》也近扫尾……

王先生,我还想再吃一顿你做的饭,辣炒豆腐干美太太……

还想再听你谝一谝家乡方言,聪明叫“伶”:这姑娘“伶”得像个空空;不好叫“马眼”:老丁这人真“马眼”……

还想再听你侃一侃家乡串话,“四中听”:八音匣自鸣钟,媳妇唱戏姑娘哼;“四难听”:洗锅涮碗驴叫唤,琉璃坡拉铁锨……

还想再听你唱一唱家乡民歌:

“龙凤成对花伴草,

爹爹嫌我把哥找。

低头扫几眼呀!

哥哥——

不敢把话聊。

桃花红来李花白,

夜夜梦见哥哥来。

醒来一场空呀!

哥哥——

叫我空个怀。”

……

王先生是1992年除夕走的。一晃,已经整整30年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