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文保人的“疫”线行动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牛嘉荣时间:2022-11-08

文物会说话 城市多体贴

10月11日,市文物保护中心在微信公众号“运城文物”上发布了一条视频消息“假如文物会说话2——《收工啦》”。这是“假如文物会说话”系列的第二期。之所以选择疫情防控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发布,是我们的文博工作者期望通过这样一种生动的方式,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有效缓解公众在城市静默期间的紧张心情。

视频里动起来会说话的3件文物分别是陶彩绘天王俑、陶彩绘男俑、陶彩绘骆驼俑,均来自运城“十三五”考古成果展,出土于新绛县窑头村墓群。该墓群位于新绛县龙兴镇窑头村西北约500米处,系配合新绛县委党校新校区项目考古勘探中所发现。2020年3月—8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考古队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72座,包括4座东汉墓、3座唐墓、17座宋金墓、48座明清墓,出土随葬品350余件(套)。其中,此次发掘唐墓M67保存完好,年代为唐代早期,为晋南唐墓分期研究提供了科学材料。墓中出土的骆驼俑、人物俑反映了该地区唐代时的对外联系与交流。






陶彩绘天王俑

视频中的陶彩绘天王俑,通高65.1厘米,为泥质红陶。俑身站立,脸颊饱满,轮廓清晰,头看向左侧,挺胸,腰腹圆鼓,右臂斜张,右手握拳,左臂屈肘,五指张开,左腿直立,右腿屈膝上抬脚踩底座。头戴翻沿胄盔,顶上高耸孔雀尾。身着光明铠甲,肩披卷袖披膊胸甲上有两圆护,胸、腰系索带,腰索下短蔽膝,甲身下摆饰流苏,内有衬裙。两小腿着膝裤,足蹬圆头软靴。俑身通体施白彩为底,再于表面施加朱彩、绿彩,以绿彩绘出小臂、圆护。

陶彩绘男俑,通高29厘米,为泥质红陶,胎呈砖红色。俑身呈浅橘红色,站立状,左臂自然下垂贴于腹侧,左手掩于袖口,右臂曲肘平举于胸前,右手握拳。脚穿圆头长靴,双足分立,左足外撇,足下有一长方形踏板。俑身通体施白彩为底,再于表面施加红彩。分体前后合模制成,俑身空心,内壁可见手捏修整痕迹。

陶彩绘骆驼俑,底座长20.3、宽13.3、通高42.8厘米,为泥质黄褐陶。静态昂首直立状,头略后仰。双眼眶高凸,圜眼圆睁,鼻孔微张,嘴巴微张,露齿。驼体肥硕,四腿健壮,四偶蹄宽大,立于长方形薄踏板上,细短尾微上翘。背上驮袋囊。俑身通体施彩。

陶彩绘骆驼俑

既守护文物 也守护城市

“原来是守护文物,现在是守护城市。”市文保中心安全保卫部副主任赵宇廷说。

10月14日清晨,赵宇廷作为志愿者,来到中心城区葡萄园社区。与他一起的,还有市文保中心革命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杨飞和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石忠。他们穿上防护服,成为穿梭在巷道里守护大家平安的“大白”。

“葡萄园社区的志愿工作,是我离疫情防控一线最近的一次。超过24个小时的志愿工作,比起来身体和精神的疲惫,更让我意识到医护工作者和全体一线工作人员的伟大。”日前接受记者采访的赵宇廷说,“成为‘大白’,意味着一份责任,为了更高效、安全地完成工作,只能少喝水、少吃饭、少去卫生间,以减少防护服的浪费。”

葡萄园社区的志愿工作,主要是协助居民做核酸、维持秩序、查验健康码、叮嘱居民保持安全距离。除此之外,赵宇廷一行人还配合一线公安、网格员,对葡萄园社区进行摸排,挨家挨户统计人数。“这是最基础的摸排工作。葡萄园社区是城中村,其居住人数多,人员构成复杂,不仅有居民,还有商户、摊贩和租住在公寓楼的打工人,人员流通大、不稳定。确保每一个人完成信息输入,确实是一场极其艰巨的挑战。”赵宇廷说起自己这次志愿工作的经历,是一栋又一栋的公寓楼、一级又一级的台阶、一扇又一扇的门……直到15日早6时,他们才回到值守点,在单位办公室的沙发上将就着睡了一觉。

陶彩绘男俑

在葡萄园社区24个小时的志愿工作中,赵宇廷、杨飞、石忠他们精神高度紧张,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两轮摸排工作,在网格员的带领下、公安干警的协助下,才能摸清这个庞大复杂的社区的人口底数。此外还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疏导,让大家不要恐慌,相信政府,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赵宇廷形容当时的情形时,杨飞在一旁补充道:“其实不仅是居民需要心理疏导,防疫工作者也需要,最简单的鼓励、理解和肯定,都能带给我们莫大的安慰。”

如今,城市又见车水马龙,烟火气又弥漫开来。这些,都离不开每一个在疫情阻击战中平凡而普通的身影。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