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产业化开发 景观文化性塑魂

闻喜交出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答卷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9-20

今年以来,在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闻喜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省委提出的“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为指引,聚焦市委“打造知名旅游强市”的目标定位,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抢抓“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有利契机,按照“1146”发展战略,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以文化建设带动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进文旅融合,把闻喜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知名旅游强市”建设进程中交出了具有闻喜优势的特色答卷。

旅游规划制定文化注魂

优化文旅融合发展新机制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旅游供给上的创新,是旅游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

闻喜县按照省、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部署要求,实施“党政统领,双臂出拳”,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闻喜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挂帅,强力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坚持各系统联动、多部门聚合,制订出台了《闻喜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责任压实;前瞻性谋划,高起点布局,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组编制并通过了《闻喜县2022年—2035年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了《闻喜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优化了机制,明确了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的方向;着重资源赋能,致力名牌创建,对山西建龙钢铁文化创意园实施4A级景区打造,对中华宰相村景区、陈家庄红色革命景区、嵋岭龙垣养生谷景区进行3A级景区创建,全方位提升全域旅游高等级景区供给。

以上措施,加快促进闻喜县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构建闻喜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重点项目建设文化立根

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景观

在文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立项建设上,闻喜县委、县政府锚定“传统文化景观古迹”和“新兴文化发源地”两个重点,做到传统资源提档升级与新资源整合创建“双拳发力”,并驾齐驱。

投入4991万元实施中华裴氏家风家教馆(中华裴氏宰相文博馆)建设项目,目前一期土建工程主体已完工、二期布展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布展工作已启动,预计年底完工;投入800万元实施陈家庄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工程建设项目,预计年底交工;投入5亿元兴建占地113.59亩,集旅游、休闲、文化、商购、餐饮等于一身的大型文旅综合体涑水小镇建设项目,计划年底完工;总投资3000万元建造占地面积达6650平方米的闻喜县玻璃文创馆,该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投资800万元实施包括景观广场、步道、停车场、游客中心、拜殿和享殿挡土墙,裴晋公祠广场改造等子项目在内的中华宰相村景区提升工程,预计年底竣工;投资5700万元新建包括室内装修及配套设施安装,室外道路及场地硬化、绿化、景观、地下管网、消防工程等在内的文化创意园项目;投资7800万元实施包括展陈区、教育与服务设施区、藏品库区、藏品技术区、行政管理区、附属用房等在内的闻喜商汤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的竣工落成,将与纪念介子推的忠孝文化敬仰地北垣五龙庙、崇拜农耕文化鼻祖后稷的吴吕村姜嫄庙、崇拜儒家文化鼻祖孔子的县城黉宫、崇拜道家文化的五里头村三清观、崇拜佛教文化的西邱村法显寺、礼元董父豢龙池、酒务头商代高等级贵族墓葬群等文化景观,一线串珠,连点成片,形成覆盖全县的文旅融合文化景观,绘就出一幅全域旅游的多彩图景。

全媒体文旅宣传文化赋韵

构建文旅产业推介新平台

闻喜县积极抢抓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立足资源优势,盯紧目标客源,加强旅游营销策划,采取举办节会活动、制作旅游产品、进行线上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系统性宣传推介,努力提升全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充分展现“中华喜城 宰相故里”的品牌形象。

成功举办山西省广场舞大赛,全省11个地市的20支队伍、600余人前来参加,在吃、住、行、赛中全方位宣传展示了闻喜;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大赛,展示闻喜县优秀文化,编排的节目《少年中国鼓》入围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决赛,《老区情怀》入围山西“杏花奖”复赛;参加全省“山西好风光”短视频展播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快手、微博、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视频号等平台发布“中国十二时辰”主题海报和宣传闻喜视频300余条,点赞率达20万人次、转发率在全市排名第三;开设常年性文旅电视节目板块《寻文觅旅》,现已制作播放28期;印制《闻喜文旅宝典》宣传册,在酒店、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场所发放1万余册;借助中国旅游日、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等契机,展示闻喜文旅融合名牌亮点,让人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和了解闻喜文化;实施“文化进校园”工程,按照“一校一品、一班一特”的整体布局,将该县戏曲、书画、器乐、非遗等文化艺术带进校园,让中小学生从小接受闻喜优秀文化熏陶,为非遗文化传承夯实人才基础;推进实施“文化六进”工程,已建设东城社区“河东书屋”1个和星程酒店、闻喜大酒店、闻喜高铁站“闻喜读书+非遗角”3个,展示宣传该县优秀文化和非遗产品;开展春节送春联、剪纸和文化节目表演活动,营造出春节期间浓郁的文化氛围;七里坡山楂花节期间,把花节中的花海美景、时装秀、特色美食、节目表演、特色农产品摄入镜头,进行线上直播,让疫情下的七里坡山楂花节传遍四面八方;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举办“中华喜城 宰相故里”闻喜人游闻喜活动;落实“旅游+”线路规划,开辟乡村文化游、历史文化游、工业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家风文化游、非遗文化游、特色赏花游6条旅游线路,打造出具有闻喜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旅游产品,刺激带动了县域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成功举办闻喜县首届非遗民俗文化美食节活动,在宣传该县婴幼儿服饰、根雕、剪纸、草编等非遗文化的同时,还展示了该县特色美食,共有百余家商户参与活动,吸引8万人次前来参观游玩,拉动消费300余万元;开展大学生研学游活动,组织返乡在闻大学生、闻喜县省校合作大学在校生、来闻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到中华宰相村、陈家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闻喜煮饼和闻喜花馍生产企业参观学习,感悟家乡文化,激发“兴闻”热情,推动该县文旅融合发展宣传推介向更高层级辐射延伸。

非遗项目申报文化溯源

注入文旅融合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闻喜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实施非遗传承保护、文化记忆工程等,把非遗传承保护作为文旅产业的重要内容,积极谋划,狠抓落实,不断推动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

为进一步加大文化保护传承力度,闻喜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本方针,启动实施了非遗“1352”保护工程,即申报评选国家级非遗项目1家,省级非遗项目3家,市级非遗项目5家,县级非遗项目20家,全面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目前,该县完成了第四批县级传承人评选,确定了29个县级传承人;完成了申报第六批市级项目工作,推荐申报柿子醋、闻喜枣蛋、闻喜柿饼、闻喜葱花饼等非遗项目参加市级评选。

加强文物保护文化凝心

夯实文旅融合发展新根基

在文物保护开发上,闻喜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展示闻喜文物古迹,增强全县人民的历史文化认知度和自豪感。

做好馆藏文物展览,强化相关人员文化素质培训,改善馆藏文物陈列布局,丰富展览活动,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摸清文物底数,完成了对全县10镇2乡184个行政村的石刻文物与低级别文物全面普查工作,共普查登记低级别文物720处、石刻242处,为下一步做好保护工作提供了准确依据。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60万元,对东宋南堡门、西郭戏台、东赵戏台等19处受灾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兴建纪念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的“杨深秀纪念馆”,已完成文物本体修缮,正在修建管理用房和附属设施,建成后将成为闻喜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个近代史文化景点。前段时间,上郭城址发掘出土了仰韶时期的石雕蚕蛹及春秋早期大量陶范,证实了闻喜县上郭村与邱家庄村一带埋藏着两周时期古城及墓地的大型遗址群,随着考古成果的问世,进一步证实上郭城址即古曲沃城。这些工作的完成,进一步印证了闻喜具有的重要历史文化地位,凝聚起全县人民参与文物保护、传承发展历史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本版图文均由《今日闻喜》编辑部提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