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钟楼重现,四时晨昏皆动人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8-25

记者 杨晶茗

余晖及灯带映照下的钟楼英姿。 记者 王运涛 摄

钟声响,城门启。

在光阴里伫立了逾百年的钟楼前,运盐商队款款行过,驼铃叮当响。

看着眼前重修的钟楼,脑海里总能出现如此画面。

历经岁月,历史车辙印痕犹在。

1947年毁于战火的运城钟楼,今夏终于重现于世。

四时晨昏,日落日出,重建后的钟楼与鼓楼东西相望,再次肩并肩,守护着河东人世代依傍的绿水青山。

重建的钟楼位于运城鼓楼西面、盬街中段,属原址建设。配合盬街附近的河东池盐博物馆、河东道台衙门、关王庙等人文景观,承载着运城人文化和历史情思的运城钟楼,一下子就连接起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

运城钟楼始建于元代,明、清均有修缮。2020年10月,钟楼重建地址确定,2021年7月确定重建项目方案。整个钟楼建筑形制都体现了明代建筑营造技术手法,为砖石木混合建筑。

整体建筑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楼台基为青石、青砖混合砌成的十字券拱形门洞,基座西设双向砖砌楼梯,安装砂石栏杆,占地面积432.64平方米,台基高8.8米,墙体四面收分,上部平台四面青砖砌筑垛墙1.6米高围护栏,楼下四向贯通。

上部钟楼二层三檐,腰缠平座,十字歇山顶,地坪至脊刹总28.82米。一层平面“凸”形,构成“十”字形平面布局,占地面积149.45平方米。主干由檐柱与内柱两周合成。四根永定柱通达顶层,高11.65米。

楼建好了,自然也要有钟。

原运城钟楼的古钟,为元代铁钟,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毁灭,形制模样没有依据。经运城历史、文化专家讨论,决定铸造一口明代形制的青铜钟,在工艺方面更考究、精细,音质更洪亮。

本着为百姓祈福,天下平安的意愿,在原钟楼之钟形制不可考的情况下,在钟上展现100个福字,更简洁,更明了,寓意更深刻。于是,建设方邀请了运城13个县(市、区)百名书法家,写出100个福字,最后由运城鑫瑞华雕塑有限公司青铜工艺铸造,并将这100个福字铸于钟体表面。铜钟因此被命名为“百福钟”。

吹着盬池南风,听街头钟声敲响,这样的景象或许不再只是口口相传的故事里的描述。

看到钟楼,就仿佛看到了河东历史的变迁。驮着盐袋的骡队自南而上,驼铃声声响,在钟楼脚下驻足暂歇。黄河滚滚东去,那些运盐的骡马早已不在,但朝霞余晖却一似百年之前丝毫未变,映衬得重修后的钟楼更加流光溢彩。

夜色渐凉,炊烟袅袅升起,钟楼脚下纳凉的人也多了起来。山河苍翠,晚霞金黄,取一小片薄暮为配料,采撷钟鼓楼的色彩韵味,轰轰烈烈上演一场专属于河东人的烟火味、人间情。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