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姜海燕时间:2022-08-20
一个12岁的男孩,身高只有138厘米,骨龄测评结果也不乐观:骨龄与实际年龄相符。也就是说,孩子的骨龄是正常的,但身高却比正常矮了十多厘米。孩子爸爸总认为是“长得晚”,到了青春期自然会长高,也没有太在意。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很多,而这样的想法非常危险。孩子是不是“晚长”,千万不要自己判断,一旦发现身高不对,一定要马上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
孩子是不是“晚长”,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1.“晚长”多见于男孩,虽然会比同龄孩子矮一些,但不会矮太多,一般不会超过10厘米;2.父母一方有晚发育病史,但父母身高和普通人一样,并不矮;3.骨龄相应落后,但身高与骨龄一致。
什么是骨龄呢?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学年龄(骨龄)。骨龄是指骨骼生长的年龄,可借助X线检查长骨干骺端的骨化中心进行判断,了解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及干骺愈合程度等,并与骨发育标准进行比较,获得个体骨成熟的年龄。临床上判断骨龄通常是拍摄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观察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骨龄是评估剩余生长潜力的有效依据,比实际年龄更能反映个体发育水平和骨骼的成熟度。也就是说,孩子最终能长多高,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骨龄。
孩子的身高是不断变化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增长范围。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长高峰期,一个是婴儿期,一个是青春期。家长不要对孩子的身高盲目自信,平时要注意监测,一旦生长趋势缓慢,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让医生判断是否正常。如果孩子的身高出现以下三个特点,说明已经出现增长缓慢的迹象,家长需要引起重视:3岁前身高增长小于7厘米/年;3岁至青春期身高增长小于5厘米/年;青春期身高增长小于6厘米/年。对于身高增长异常的孩子,可进行骨龄、垂体MRI、生长激素、甲状腺功能、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身高增长缓慢的原因。
想要孩子长得高,家长应该做好四件事,简单来说就是“吃、动、睡、好心情”。1.吃:每天保证1个鸡蛋和500毫升牛奶(不能用酸奶代替),50克肉类,少吃生长期短的肉类和水产品,以及高热量、高盐分、高糖分的食物,不吃补品。2.动:每天运动40分钟~60分钟,强度以孩子出汗,心跳140次/分左右为宜,可选择慢跑、跳绳、跳舞、篮球、游泳等项目,婴幼儿可尽量多趴多爬。3.睡:每晚10点前入睡,是10点睡着,而不是10点上床,保证每天至少9小时睡眠时间。4.好心情:让孩子每天拥有一个好心情,家长可以每天表扬孩子一次,若无必要原因不打骂孩子,尤其是在就餐前和睡觉前。
(《大众卫生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