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拒绝肥胖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质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8-19

记者 魏 濛

离9月的新学期开学越来越近了,放了两个月暑假的孩子快要重返学校了,但家住市区尚东城的王女士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最近几天,她一直为即将小升初的孩子忧心忡忡,因为孩子在暑期胖了10多斤,眼睛也近视了,在前几天体检时这两项均不合格。

和王女士有一样烦恼的家长不在少数。资料表明,两个月的暑假,有孩子竟然能长胖七八公斤。《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在我国,6岁到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高达19%,而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0.4%。最近一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发现,我国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人数已经达到了3400万。

不少人都认为小胖墩是可爱的象征,殊不知小胖墩也有大烦恼。因为太胖要控制饮食,为了吃饱肚子盛饭时使劲压紧压平;因为体型超宽,总是买不到合适的裤子,不是太小就是太短;因为行动不够灵活,常被冠以各种外号……面对“小胖墩”的烦恼,我们怎样让这群孩子甩掉多余的“肉肉”,找回和同龄伙伴一样的快乐?

慢性病向“小胖墩”袭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家长唯恐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在饮食方面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补充营养。有些孩子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加之体力活动越来越少,久坐不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致使我们周围出现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

家住运城学院南苑的壮壮从小胃口就好,今年虽然只有13岁,但身高1.6米的他体重已经达到185斤。壮壮从小跟着老家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一辈都希望孩子长得胖一点,尽管壮壮体重已经明显超过同龄人,老人还是把“小孩子就要胖乎乎的才可爱”“胖一点好,有劲,健康”挂在嘴边。

没想到年初,壮壮出现了口渴、易疲乏、精力不集中等症状,爸妈带他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壮壮不仅有高血脂,而且血糖值超过正常值不少,被诊断为糖尿病,需吃药治疗。

壮壮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在医院门诊的诊疗中这样的小患者为数不低。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医师张玉介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而肥胖儿童发生高血脂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4.4倍,发生高胆固醇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5.8倍。这些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病在体重超重的孩子身上已经很常见。

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正值长身体的时候,多吃一些无所谓,小时候胖不代表长大后也会胖,于是对孩子的身材过于宽容,而这往往会对身体造成很多危害。

张玉介绍,儿童慢性病会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害。以儿童原发性高血压为例,肥胖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且伴随多种代谢异常,尤以胰岛素抵抗为特点。儿童长期血压上升可引起心脏、血管、肾脏等器官损害,同时增加成年期心血管重构风险。同时,张玉还提醒,过量的脂肪细胞除了在体内储存能量,还具有储存雌激素的功能。让很多“小胖墩”家长后悔莫及的是,肥胖会影响青少年青春期的发育。一般而言,肥胖女孩胸部发育和月经来潮的时间相对会早一些;男孩胖的话,性发育可能相对略滞后一点。

肥胖对儿童的危害不可小觑

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已成为危害孩子健康的问题之一,肥胖不仅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烦恼,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危害。

张玉介绍,临床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儿童中,30%患高血压,43%患血脂异常,67%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16%患脂肪肝。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3.9倍;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正常儿童、超重儿童及肥胖儿童的儿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也逐渐升高,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一连串数字显示这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比例,给不少家庭带来烦恼。

肥胖不仅是体重的增长,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三高”、Ⅱ型糖尿病、性早熟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同时,“小胖墩”在生活中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嘲笑、歧视,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乃至带来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正视“小胖墩”问题,及时干预,已是当务之急。

在市区南风广场内,一群孩子正在玩轮滑。其中一个比同伴稍胖的男孩努力弯下身子,两条小胖腿奋力滑着,圆圆的脸蛋上全是汗水。他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今年9岁,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人惯孩子,想吃啥就买啥,汉堡、可乐、炸鸡腿都是日常食谱。结果,孩子就像吹气球一样,1米多的身高,体重却一度达到50公斤。被医生诊断为肥胖症后,他们根据医生的指导,除了在饮食上科学合理搭配,减少孩子吃快餐的数量,还根据孩子的情况和兴趣制定锻炼计划,并陪着孩子一起锻炼。经过这一个暑假的运动锻炼,孩子减了近20斤,一家人都很高兴。

“以前孩子走路没走两步就气喘吁吁,光用鼻子呼吸不过来,还要用嘴巴喘气来辅助,甚至连睡觉的时候也张着嘴,小小年纪还打呼。目前,孩子经过一个暑假养成了合理饮食的习惯,再加上锻炼,不光晚上睡觉不打呼噜了,和同学一起玩也能跟上,不掉队了。”孩子爸爸一脸欣慰。

综合施策从源头上预防

小胖墩的增多是肥胖相关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遗传因素外,饮食行为不健康、不吃早餐、早餐营养质量差;饮料饮用率和饮用量上升;在外就餐频率增加;膳食因素膳食模式不合理,脂肪供能比偏高,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消费偏高;身体活动不足,静态活动增加都会增加孩子肥胖的风险和几率。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淀粉类和肉类食物是很多胖孩子平时的最爱,他们很少吃蔬菜水果,更抵御不住油炸食品和冰淇淋、饮料等甜品的诱惑。

“小胖墩”的出现实则是生活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问题,大多出现于那些对体育重视不够、饮食习惯不够科学,以及父母没有做好示范的家庭,也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遏制“小胖墩”现象,张玉建议家庭层面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科学育儿。肥胖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母亲从孕期就要开始重视。如果孕期使劲增加营养,越到孕后期,胎儿脂肪细胞发育得越快,这一阶段如果营养过剩,孩子出生后成为肥胖儿的几率非常大。

营养平衡。饮食因素是导致孩子肥胖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变不合理的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改善孩子肥胖的发生率。一日三餐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尽量减少零食、高糖、高脂和高盐食品的摄入,父母要合理控制孩子的饮食,尤其要控制汉堡、甜饮料、饼干、油炸食物等高热量食物,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各种豆类、新鲜果蔬、鱼肉蛋奶、全谷物食品等。父母在饮食上严格把关,以身作则,做好监督,一旦发现孩子挑食偏食、过量饮食,应及时纠正。

科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肥胖的孩子更需要减脂。重视体育,将之放在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引导孩子从小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有一项或几项热爱的体育项目,并从中找到成就感。在引导孩子运动时,家长们需要注意制定计划,科学运动,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兴趣指导。尤其家长要起到带头作用,晚饭后与孩子出门走走、跑跑步、逛公园、爬爬山。切不可一家人晚饭后就抱着电脑或电视,在沙发上待一晚。闲暇时间,可同孩子做家务。

良好睡眠。睡得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肥胖,因为睡眠不佳会影响与食欲和饱腹感有关的激素。良好的睡眠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更对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起到关键作用。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固定起床和睡觉的时间。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儿童的睡眠时间应至少在9个小时以上,睡前喝一杯牛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