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话说小神殿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8-11

力 郎

小神殿是个自然村,位于绛县,地处绛县、翼城县交界,现归安峪镇冯村管辖。小神殿原为续鲁峪乡一个行政村,居于续鲁峪河南边,从中条山山脉延伸出来的一条分支丘陵,有四个居民组,一条高低不平的山梁贯穿全村,一直通到平川一带。站在小神殿的山梁上能看到绛县城高耸林立的楼群,也能俯瞰到曲沃县、翼城县等地,真有一览众山小的心旷神怡,给人无限遐想。独特的地理地貌赋予这块土地神奇的力量,让这里的人们有种闲云野鹤的逸致。

小神殿这三个字听来是有些神秘色彩的,总感觉是一座神奇的宫殿,也许是神仙居住过?我这土生土长的小神殿人对此也有些疑惑和不解,便找到几位上年纪的老人询问,听到一些与小神殿有关的事。

小神殿地形像一艘停靠在山间的小船,顺着山下大路都是蜿蜒曲折上坡,走到一个叫“八亩疙瘩”的平缓处,忽然变成下坡,这就到了小神殿。下坡路段有30多米,然后是三四里地山梁平地,到了尽头又开始上坡,形成两边高中间凹的特殊地势。山梁呈南北走向,东面是高低不平的地块,与中条山密林紧密相连,西边是村民居住地,大部分居所都是顺势而凿的窑洞。居民区对面也住着几户人家,俗称西家洼,两地相距有三四里,下面是一片“小盆地”。“小盆地”三面环山,西北方向有一条通往平川地区的峡谷。盆地里都是村民庄稼地,茂盛的树木穿插其间,长年绿意葱茏。站在西家洼看小神殿又像古时元宝的形状,两边高,中间低,中间平坦处有座突起的小山丘,这山丘就是小神殿古庙所在地。

如今,这里的庙早已坍塌,已经看不到庙的任何影子。山丘遍布着荒草,只有走近拨开草丛,才能看到砖瓦块和根基夯土的痕迹。建在“轮船”中心的庙,真像一块“压舱石”,让这艘小船平稳行走其中,也护佑着小神殿子孙世代生生不息。

关于这座古庙流传着很多神奇的传说,这让人不得不惊叹先人的无穷智慧。有人说是松树庙,当时庙前有棵很大的松树,被称为松树庙;也有人说是龙王庙,因为庙里供奉着龙王。古时遇到流年不顺,有村民带着供品前来求雨。

关于龙王庙求雨,笔者亲身经历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只有十岁的笔者,在一个麦季结束后,天气特别干旱,老百姓自发组织去庙上求雨。只记得一位本家奶奶蒸了白面馒头,挨家挨户叫人去庙上求雨。后来居然真下雨了,只是雨不大,但干渴的庄稼暂时得到缓解。

小神殿村子不大,由多个小院落组成,比如后沟、李家院、高家等。从这些名字就可以看出,坡岭、山沟等犄角旮旯都能找到先人居住过的旧址,构成了独特的小神殿。

小神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一年四季都奉献着大自然特有美味,每年初夏到深秋都有品尝不完的美味。满山遍野沟沟洼洼都有数不尽的柿子树、核桃树、杏树、桃树、梨树等,还有让人料想不到的各种野生药材,比如远志、柴胡、黄芩、野葡萄、五味子等俯拾皆是,是小神殿人的宝贵财富。仅柿子,在过去饥荒年代,就拯救过许多生命。人们将柿子加工成柿饼,存放起来,以备饥饿时充饥。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核桃是小神殿的特别招牌,它是招待亲朋、馈赠好友的最佳礼品,也是村民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笔者小时候看到过小神殿村民卖核桃的场景:村民们各自扛着大小不一的整袋核桃来到村子中央,交给客商验收,然后由两位年轻人抬起一米多长的大秤杆子,一人在中间负责拨秤砣。待满袋子核桃离地后,抓秤杆子的报个斤数,所有的核桃就归了客商。卖核桃场面是小神殿少有的“盛世”场景,无论男女老少,手里握着一沓钞票,笑眯着眼睛,来回徘徊着,兴奋地讨论今年的收入。难怪客商称赞“满绛县就是小神殿有核桃,其他地方核桃口感没法和这里的核桃比”。

这也难怪,离开小神殿十几公里的地方,核桃树长得茂盛,可就是不结果,要不就是核桃个头小,行市不好。只有小神殿这块地方,不用人工栽植,自然界长出来的核桃树棵棵都能结果,而且果仁饱满满口味香。近几十年,附近村子大量培育新品种核桃树,而小神殿的核桃树由于缺乏科学管理,产量逐年减少,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上百年的核桃树、柿子树也渐渐枯萎,有的树干已经变成枯枝,受荒草侵袭,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在风雨中摇来摆去,失去了往日风采。

如今,小神殿好多窑洞已经坍塌,院子里长满荒草,有的只有拨开杂草才能看到窑洞旧迹,每孔窑洞口都有被烟火熏黑的痕迹,像是墨汁泼在墙壁上一样,只能听见草丛中鸟儿的鸣叫。空旷的田野里、山坡上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木和野草,有些乡间小路也被荒草侵占了,根本没有插脚的地方。

小神殿红火时,人口达到300多户,主要有李、张、史、高、邵、王等几大家族,也有其他贾、邓、侯、慕、吕等姓氏。根据史宪尧先生讲述,大约1832年,他高祖父就住在小神殿,近两百年来,这里至少居住过五六代人。村里的独户人家大部分是逃难过来的,有的来自山东,有的来自河南,也有来自省内阳城、翼城等地,为了一家人活命,在小神殿这个地方安家落户。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家有的回了老家,有的搬往他乡。可以想象到,多年以前,小神殿是个还算热闹的地方。

小神殿也和其他村子一样,经历过兵荒马乱,遭受日寇、土匪等侵扰。在小神殿背后有个沟就叫“杀人沟”,据说那里就是当年日寇残害中国百姓的地方,很多无辜群众被残忍杀害,如今在半坡石坎缝隙里还能看到被害人的遗骨。

1945年后,绛县著名的“葫芦泉”事件就发生在小神殿附近,“八亩疙瘩”、小神殿背后芦氏坡、毛连沟等就是当年的战场,这里有当年老县府陈子文在小神殿西腰院驻军时的住址,如今的窑洞、城墙遗址让人还能想象到当年老县府欺压百姓的残酷场景。当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神灵身上,这座远近闻名的小神殿古庙就成了人们祈福保平安的不二选择。令人痛惜的是,小神殿古庙在经历战火侵扰后,又被穷凶极恶的日寇放火燃烧,后虽进行过两次维修,最终还是在1958年一场大雨中坍塌了。

遗憾的是,小神殿古庙在县志里却没有任何记载。为此,笔者多次找到县文史专家刘玉栋询问,刘玉栋给出答复,他也知道这个村子,他也在清版《平阳府志》查询,均没有任何记载,只能说明一点,当时消息闭塞,又处在世态动荡的特殊时期,官方统计未能涉及从而遗漏了。

笔者出生于小神殿,对发生在小神殿一些事还有些模糊记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村子里还有小学,据在教育局退休的乔老师讲,这所学校可是当年全乡重点学区,全村四个自然庄,每个庄子都有学校。村里孩子们在窑洞里上学,后来受连阴雨影响,村里人觉得窑洞不安全,就让学生搬到原生产队库房。库房为土木结构瓦房,相比之下比窑洞安全。库房进门的台阶就是光滑青石,上面刻着繁体字,听老人讲,那都是由庙上拆下来石碑。但老库房后被拆除了,那些石碑究竟遗落在哪里,现在已无人知晓。

时间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在党中央全面弘扬传统文化,恢复古建筑、古遗址的号召下,很多地方开始挖掘乡村民俗,对以前重要文化遗址进行恢复,笔者首先想到家乡小神殿。在咨询过很多文史专家后,文史专家告诉笔者,石碑是对历史最好记载,也是了解历史的活字典,只要能找到原来的石碑,就能得知小神殿历史渊源。

笔者也万分期待小神殿的子孙们能早日找到古庙石碑,以还原小神殿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