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我的评论情怀——新闻评论集《出场,在节点时刻》代自序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8-09

■卫君翔

长期以来,我坚守在报纸值班的岗位上,除了负责日常报纸出版外,还承担着撰写和组织报纸评论工作。在我获得的新闻作品重要奖项中,新闻评论居多。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版面的旗帜。马克思指出,党报“必须打着旗帜前进”。长期的新闻实践与思考,使我深刻认识到,加强报纸评论工作,是检验一张地方党报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报纸权威性和引导性的使命所在。

作为总编辑,我始终警策和激励自己,以党员的忠诚、记者的责任和评论员的情怀,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配合地方党委的中心任务,积极策划,并主动撰写评论,及时、适时地发出“本报评论员”的声音。从评论的立项、选题到实施全过程,我是全程主导的。回想起来,每一个系列评论的开篇多是由自己写出。10多年间,自己写出和修改的重要评论将近二百篇。

多少个长夜灯下,为起草一篇篇重要社评,我在沉思中送走满天繁星,西流月光;多少次黎明即起,为在上班前赶写出一篇文字而在键盘上开始思想的晨跑;为了配发评论,赶赴截稿时间,常常是推却了用餐和休息。我与新闻评论结成特殊的“情缘”,那种充满张力与热情的投入,几乎是在“追梦”。

翻阅多年以来的年度“述职报告”,一个关键点就是对于“评论工作”的总结。其中,我在2008年度述职报告中有这样的感言:

——“2008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中国经历的事情太多。有权威报告评价说,2008年,中国记者经历了大考。翻阅我们的报纸,它一样承载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时刻,留下了为时代立言的笔墨。”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是党和国家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使命面前,我作出的价值选择是:在每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在每一重大报道活动中,决不放弃自己手中思考的笔,履行使命,挺笔发声。”

新闻是社会的日记,社论是串联起来的历史。追寻自己撰写评论的足迹,也获得了不少经验启示。

第一,评论工作者首先要有党的意识。忠于党的新闻事业,关键时候要能够为党和人民及时传递出权威性的声音。这是政治责任,大局使然,更是党性要求。

第二,评论员要在评论写作实践中不断积累思想、锤炼敏锐的观察力,以其对时代风云和社情民意的主动关注,适时发言。在服务大局、推动工作上能够体现舆论引导能力,使得评论的作用,由服务决策、支撑决策,上升到“影响决策,甚至引导决策”的新境界。

第三,在话语权上评论员行使着发先声的权力,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隐身在“本报评论员”的背后,是无名英雄。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最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第四,评论写作是一种关乎大局的工作,不是为评论而评论,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求推动解决群众提出的和迫切希望能加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评论工作者除了政治上的勇气之外,还要有追求解决问题的求实精神,有效回应群众的关切,社会的期待。

第五,在一些重大事件面前,一篇优秀的评论,就是一张报纸向党和人民交出的满意答卷。这就要求评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和政策水平,还要兼容多类学科的综合知识,包括社会实践经验和大众生活知识。评论员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刻苦学习、系统学习和最前沿的学习。这种学习工作,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是思想上的实战练兵和力量集结。

在引领时代精神的主阵地上,新闻评论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重要的时刻,评论必须出场。

我热爱新闻评论工作,这是值得一生为之献身的崇高事业。报纸出版前夜那种伏案鏖战、催马援笔的情景,带给我的是一种如同战地行军的壮美诗意,是生命中的一个激越流程。在我眼里,思想的前方总是风景如画,评论者因有崇高的追求而感知无限的幸福。

(该篇系作者2009年度高级编辑评审时递交的“专业技术总结”,选作该书代序时略有删改)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