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扎根于河东沃土的民俗奇花

——我市民间文艺30年成果展速写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5-26

记者 牛嘉荣

吹糖人、捏面塑、绛州木版年画、剪纸、花馍、云雕漆器、永乐桃木雕刻……这里是“民间文艺感党恩·百件精品表心声——运城市民间文艺30年成果展”展览现场。5月20日至25日,一场浓缩了河东大地30年时代印记的文化盛宴在市文化馆群美厅排开。

30年,我市民间文艺蓬勃发展,200余件我市非遗传承人的国家级、省级获奖作品以及河东民间文艺各个发展时期的代表作品、民间文艺精品,在群美厅的5个展区分别展陈。

万荣面塑“关公”同样威风凛凛

这5个展区分别是“山花奖”得主专栏展览区、非遗技艺表演区、非遗展览区、民俗展区、综合展区。也是这5个展区,勾勒出我市民间文艺30年来的发展脉络;还是这5个展区,记录下底蕴深厚的河东文化与非遗技艺的代代传承。

步入群美厅,首先看到的是“‘山花奖’得主专栏展览区”。在这里,剪纸《河东婚俗》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一卷长约3米的剪纸铺陈在展区中央。这是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得主杨毅的作品。这样一幅构思巧妙、细腻独特的剪纸长卷,用简洁利落的手法和创作者立足本土的乡土情怀,将从“提亲”到“听房”的32个婚礼习俗情景生动再现,河东大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民俗成果尽显其中。这条“剪”出来的文化长廊带领观众沉浸式打开了非遗的别样精彩。

“非遗技艺表演区”是最为生动的部分。一张张展台就是非遗传承人们的简易工作区,吹糖人、捏面人、绛州木版年画的秘密渐次被揭开。

上墨、喷水、趟纸……一张张木版年画带着墨汁味新鲜出炉,伏首案台的正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绛州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百锁。

杨雅琴为参观者介绍布艺《虎啸神州》

“一个手提袋、一个双肩包、一个行李箱”,就是吴百锁参加此次成果展的全部家当。“3块木版、几沓画纸、墨汁、趟子还有其他参展作品,加起来得有六七十斤重。”吴百锁稍作停顿,给记者讲述为成果展所作的准备,“特地选择《福虎》《义勇武安王》《关公夜读春秋》这几幅作品作展示,是为了突出30年来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呼应展览主题,也是想用蕴含河东元素的作品引起大家的共鸣,让市民与非遗的距离近些再近些。”吴百锁说。

拾级而上,二楼主厅“非遗展览区”,永乐桃木雕刻、绛州澄泥砚、云雕漆器等非遗作品映入眼帘。不大的展台上展示出各类非遗作品的发展轨迹。

吴百锁制作并为市民赠送木版年画 记者 常 奇 摄

“绛州澄泥砚以蔺永茂、蔺涛、蔺霄麟三代人的作品展现出澄泥砚的发展变化。展台上18块澄泥砚也恰恰表现了从庄重严肃的创作风格到以人民至上为主题的创作思路,再到表现‘人间三情’的现代唯美主义风格,这体现了艺术家独具的艺术情结与时代追求。”绛州澄泥砚第三代传承人李文斌介绍说。

云雕漆器的展陈思路与澄泥砚有异曲同工之妙。《八卦镇灾之宝》《八卦茶桌》《凤凰涅槃》从纹饰上就体现出30年间云雕漆器的创新发展。“前两个以八卦为主的漆器,其纹饰都为传统如意云纹,到了近些年创作的《凤凰涅槃》首饰盒,纹饰就融合了现代元素。”非遗传承人许华杰介绍道。

永乐桃木雕刻除了传统雕刻作品,还带来了今年新创作的文创产品《文房宝器》。文创产品与传统桃木雕刻的显著变化在于材质与工艺,它是桃木与红木相结合、桃木雕刻与香线工艺相结合的产物。非遗传承人李艳军强调:“不论工艺上带有怎样的创新,但始终不变的是作品中的道教元素,这也是永乐桃木雕刻的灵魂。”

走进“民俗展区”,盐湖刺绣色彩纷呈、河东民间文学类书籍依次排开、农民画生动有趣,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虎啸神州》布艺作品。“这件作品布料是自己染就,一针一线纯手工缝制,花费11个月,用36米长、1米宽的布料缝成,内里填充珍珠棉、香草、艾叶等物品。”“河东巧姐”杨雅琴介绍着创作历程,“这些布艺可以说是咱老百姓生活的艺术再现。”

“本次30年成果展筹备了近两年时间,将展品区分15个类别,设置5个展区进行展示。展览作品也紧扣时代主题,突出民间文艺作品对运城故事的讲述,体现河东文化的独特魅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淑君介绍道。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