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大河湾>

诗人笔下的玉门关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5-17

□黄海蓉

最早进入记忆的应该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吧。一个“怨”字,一个“度”字,写尽了塞外的苍凉、遥远和孤寂,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情绪。当时,王之涣因被人诬陷而辞官赋闲在家,他不着一字征人,征人苦情却可见。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虽是一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玉门关在诗人笔下,是可以以身相许的。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就表达了以身报国的精神。关外是异域,有未知的凶险,关内是家园,是男儿誓死守卫的故土。胡曾的《咏史诗·玉门关》中写道“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胡曾以关心民生疾苦、针砭时弊而著称,他缅怀历史,歌颂汉朝定远侯班超的丰功伟绩,正是他们的守卫才有了岁月静好。也正是班超那句“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才引发了后世这么多对玉门关的慨叹。

守关将士征战卫国,从不后悔。“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长云、雪山、孤城是如此的荒凉,可那玉门关啊,是将士们誓死守护的边防线,将士们不破楼兰怎么可能归家。为使边境一片和平安宁,“虏箭如沙射金甲”也不退却。


(《中国纪检监察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