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大院里的长明灯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2-05-06

□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 焦盛挺 闫祉璇

无论是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傍晚,还是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深夜,每当你路过市委大楼,仰头望见一排灯光,它们在深夜长明,与寂寞为伴。那是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一盏盏不灭的灯,它是为民之灯、清廉之灯、勤政之灯,更是作风之灯。

不管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灯下总有一群人,每当大地沉睡,人们已经入眠,他们还在为抓党建促基层、建机构定编制、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而忙碌着。今天,我们在这里就向大家讲述组织部机关党委灯里的那些感人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全国如此,运城更是这样。

为了破解人才难题,我们服务中心工作大局,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奋斗在“省校合作”第一线,为运城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智力活水”。

你看!农大博士、教授走进万荣县的果树园,科学育苗、科学栽培、增产增收,“省校合作”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你看!吉林大学考古专家出现在夏县师村遗址,外行眼里的瓶瓶罐罐,成了他们手中的留声机,讲述着仰韶文明的千古遗风。

为了让“两高一紧”的高素质人才落地运城,我们追风赶月,星夜奔驰,与时间赛跑,用我们的加倍努力加快人才引进的速度。

我们用3年时间奔走各地,足迹遍布全国,举办高校招聘会200余场,引进高层次人才900余名,高素质人才上千名,一系列人才红利的释放,引来了共建河东的金凤凰。

运城发展需要的人才在哪里,我们的机构编制保障就在哪里。

我们创立编制周转池。

我们搭建绿色通道,快速上编。

我们配套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8条激励政策。

我们累计发放各种津贴数千万元!

真正让人才在运城留得住、干得好,让河东大地成为人才聚集高地,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充盈满满元气。

借市委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和建设清廉运城的东风,我们强思想、抓队伍、树典型、保发展,涌现出杨姜卫等一批优秀代表。

市委编办机关事业科长杨姜卫,身处改革前沿,被称为改革的“急先锋”。面对全市2910个事业单位,要压缩到1522个。事业编制12.9万个,要精简到10.3万个。如此繁重的改革任务,如此高强度的负荷运转,时间紧、任务重,已经无法形容他的工作量。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作为儿子,他也会想起久病在床的老父亲。身为独子的他,为了这紧迫的改革任务,无法到床前尽孝;为了工作,披星戴月的他也总是与两个幼小的孩子擦肩而过,而无法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面对工作,他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只有一往无前。

正是以杨姜卫为代表的一批组工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让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让中央编办把“运城经验”推向全国。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正以深化作风整顿、建设清廉机关为契机,为打赢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仗,全力以赴、保驾护航。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