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4-29
记者 杨红义 张晓丽
3月下旬,市委编办一行人深入某县级开发区调研。
这次调研的初衷,原本是推动解决“人浮于事”问题,然而在扎实深入的走访座谈中,他们以高度的业务素养,从该开发区“综合考核在全市排名靠后”的表象,发现土地使用率不高乃至开发区内设机构急需优化的深层次问题。之后,市委编办主动介入,系统研究政策,提出针对性设立专门机构的建议,使其发展空间瓶颈得以解除。
工作是检验作风整顿成效的“试金石”,而作风整顿是提升工作质量的催化剂。以全市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为契机,市委编办坚持自我革命,把主动融入事业发展作为强化作风建设的“钥匙”,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和大局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推动我市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政治动员贯穿始终
一天晚上,市委编办综合科科长杨志烈接到紧急通知,要求在次日上级领导来运调研前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汇报稿。面对重重困难,他迅速组织科室同志,边研究边统计边起草,在笔走龙蛇间,从当晚10点开始,一口气决战9个小时,出色完成任务。
无独有偶。面对“将全市2910个事业单位压缩至1522个,事业编制12.9万名压缩至10.3万名”的艰巨任务,承担着全市事业单位改革重任的市委编办机关事业科科长杨姜卫,舍家忘我、殚精竭虑为顶层设计建言献策,为我市事业单位改革经验做法取得领先全省、推向全国的好成绩作出积极贡献。
作风的根本问题是党性问题。一个个“杨志烈”“杨姜卫”,彰显着市委编办一班人的作风形象,更是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成果的集中展现。自今年2月以来,市委编办将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将政治动员贯穿到室务会、支部党员大会和年度重点工作中,形成了“一把手领头、班子成员带头、全体人员积极行动”的链条效应。
态度决定一切,正确认识作风大整顿活动,是改变作风的前提。“起初,对于填写自查事项报告表,大家或多或少存在与己无关、应付差事的思想,不愿意去查找问题,更不用说主动深度剖析、自揭伤疤。”市委编办主任杨建庭说,“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站位要求,对表‘5个方面20个问题’自我查找,当时大家最大的问题是不会找,都觉得这些问题离自己很远,扣不紧,必须以链条式思维刨根问底。”
针对思想认识上的短板,杨建庭带头找问题,从刚开始自我剖析,只查找到一两个问题,到深度自查后,每项都找到两个问题以上,再到每个问题都见人见事、都有整改措施、都明确整改期限。
班子成员带头深挖、举一反三,使全员真正开展了一场深入骨髓的“大起底”:室务会上,大家从基层治理和作风整顿的关系、市域内负面舆情频出与党员干部作风的关系、本单位处理上访事件的闭环做法与作风实起来的关系,一起精准把握、精细剖析;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动员部署会上,向全员讲解作风大整顿的政治意义与目的,要求各支部专门召开党员大会,学文件、谈认识、找问题,互相启发;观看专题片之后,班子成员“现身说法”,分享自己怎么找问题、找到哪些问题的心路历程;今年的全市编办主任会议,也把作风思考与任务安排联系起来,在工作部署上通篇贯穿作风保障要求。
据了解,市委编办将整顿中的5条整改措施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切实打通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工作高质量完成。
政治品质重塑再造
前不久,市委编办几名工作人员在某乡镇开门纳谏,与去年“一村一名大学生”招聘的大学生座谈时,得知个别大学生的编制尚未落实。该办立即开展原因分析、政策研判,并对全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入编情况进行全盘摸底,发现还有3个县(市、区)170余名大学生未上编。
次日室务会上,杨建庭神情严肃地指出:“我们在一开始就针对部分县(市、区)编制紧张的情况定了一个办法,允许提前使用本县域3至5年内自然减员的空编予以保障。有些县就是这样落实的,但为什么有的却迟迟不落实?这背后,很可能是政治意识问题。”会后,即安排分管副主任通过电话与相关县(市、区)有关同志约谈,并在临近周末的3天时间里解决了这些大学生的上编问题。
之后,在全市编办主任会议上,杨建庭又专门点出这个问题:“‘一村一名大学生’招聘编制问题,事关省委、市委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和市委实施决策部署的落实,关系着每一名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这背后体现的是贯彻党的政策方针的政治大情怀,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给这些娃娃上编。”
针对个别县(市、区)委编办尚未彻底消除政策顾虑的问题,市委编办又结合两年完成任务的实际,把县、乡统筹编制资源的策略上升为在市级专门建立“‘万人计划’周转编制池”的战略,采取“先借后还”的办法,极大释放了政策空间,缓解了基层编制压力。
锤炼忠诚担当,做到“两个维护”。市委编办从机构编制服务保障角度,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把作风整顿成效切实转化为常态化评估、点穴式推进的政治品质。常态化评估,是专治阳奉阴违“假把式”的一剂良药,对全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尤其有效。市委编办将过去一年一评估机制改为一月一报、一季度一分析,这样既减少了弄虚作假的空间,也能常态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政治品质体现为更高的政治站位。立足以优良的政治作风推进正确的政治实践,市委编办坚持“作风建设的根本就是理论清醒”理念,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每次会议的“第一议题”,把学用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一种思维习惯、一种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学出理想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学出务实作风、学出使命担当。
专业能力高位锻造
“本院编制床位由1500张增加至2500张,申请增加财政补助事业编制2666名,并将内设业务机构由49个调整为68个……”3月24日,市委编办收到某医院关于申请增加编制的请示。
接到申请后,市委编办查阅了机构编制规定、公立医院改革相关精神。在仔细核实该单位有关资料时,发现了报表中一组格外显眼的数字: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技师、管理人员,已用人员控制数均为“0”。然而,早在2016年,我市就出台了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改革实施意见,要求依据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床位数测算出医院人员总额,把在岗未入编人员纳入实名制登记管理。因此,报表中的这项数据应当体现该医院的人员总量(员额)控制数、备案数,而不应该是“0”。
据此,市委编办在再次深入学习政策,借鉴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医院发展与内设机构演变规律,就解决“增编”问题和备案新增业务机构形成了更符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新时代的干部队伍必须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政治过硬、改革意识强、能力水平高、敢闯敢干。以作风大整顿为契机,市委编办立足培育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实现干部队伍的高位锻造。
重调查,是专业能力提升的一大表现。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研究意识和专业能力是“基本功”。市委编办的每一次机构编制事项调整、每一份机构编制调研报告,背后都是政策依据查询、部门沟通协调、专业法律法规及中央省市各级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
1月24日,省委编办下发《关于市县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设置有关事宜的通知》。在解决市级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设置上,市委编办组织全办人员到市群众艺术馆、河东书房学习考察,组成调研组到运城工艺美术馆实地调研,于3月圆满完成了市县两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设置任务。尤其在美术馆设置上,市委编办结合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机构编制实际,激活该社的封存机构,设立了运城工艺美术馆,为我市工艺美术事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目前,市委编办的工作定位,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编、下编,而是主动融入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局,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工作,持续发力,改革创新,优化资源,挖潜增效,提升机构编制部门服务保障水平。”杨建庭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服务大局高站位、体制机制高效率、资源配置高效益、法治建设高水平、自身建设高标准的目标,努力争创‘五面红旗’示范机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机关自身建设和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