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魁星阁古今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3-17

张秋明

在新绛、全省乃至全国,乡间村庄遗存着大小不等的各种庙宇、楼阁,有供奉上天之神的,有供奉地界之神的,也有供奉凡间之神的,唯独魁星阁供奉的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的“魁星爷”。

魁星,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奎星的俗称。相传,魁星是个才子,曾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在殿试之时,皇帝见他相貌丑陋,跛脚加麻子,就问他为什么脸上长了这么多斑点?魁星答道:“麻面满天星。”皇帝又问他的脚为什么跛?魁星又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听完魁星的回答龙颜大悦,高兴之下就点了魁星做了状元。天上的玉皇大帝闻听此事后,也深惜其人,赐朱笔一支,命其掌管人间科举文运。

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遂建奎星阁(楼)并塑神像崇祀。元代范梈《寄题集贤周司直悠然阁》诗:“番阳东下万山围,魁阁峥嵘面翠微。”在儒士学子的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读书人为图个吉利,使自己高中状元,也可使家人“试”途光明,纷纷供奉起魁星来。

早在宋代,读书人就有信奉魁星和魁星点斗的风俗,而在明、清大为流行。通常人们在吉祥图案里把魁星画成一脚站鳌头、一脚向上后踢的形象,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祥瑞,独占鳌头就是考试得第一名意思。

隋炀帝大业三年,即公元607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那时,虽然各地已建有魁星阁,也兴盛读书人祭祀魁星,但魁星阁(楼)作为文庙(孔子庙)配属物,并“春秋仲日上丁致祭”,“州县官行释奠之礼”,则始于唐代。到了明代,学子们纷纷效仿,考试前到魁星阁祭拜魁星,乞求保佑自己金榜题名。

原先魁星的“魁”,不是这个“魁”字,而是“奎”。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魁》说,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于是,奎星变成现今的魁星,奎星阁就变成魁星阁(楼)了。

在魁星阁(楼)供奉的魁星中,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在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思是用笔点定中考试人的姓名。加之“魁”有“首”之意,即“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乾隆年间,在南京阁老山的主峰上,一得道高僧云游到此,站在山顶,看见阁老山村南一山平地突起,挺拔高耸,很有气魄,遂上山巡视,而且阁老山周围依山皆星,南山为火,北山为水,东西两山一金一木,四星睡在土星之中,正合五星聚魁之意,欲在此修一座魁星庙,日后定会庇佑读书人。

此件事被附近村庄的两个有名望的冯士衅、赵普知道后,召集当地村中百姓,募化衣善,各捐己资,在南山之阳筑地选址,不到数月,一座精巧灵秀,金碧辉煌的魁星老爷阁耸立在南山之上,并专门从南石山请来石匠,勒石纪念。

说来也巧,自从魁星阁修成后,这里名儒辈出,周围村庄先后考中过许多举人和秀才,十分灵验。直到上世纪末,这里仍是文化之乡,人才辈出。

清同治年间刻石的西安碑林收藏碑拓《魁星点斗图》《魁星点斗刻石》,是以儒家修养的准则“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图中魁星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鳌”字上,也是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非常形象生动。

抗战时期,费孝通先生与燕京大学曾合作建立过一个社会学研究室,为躲避日军轰炸,将研究室迁至云南昆明东郊呈贡区古城村的魁星阁。学者们的研究从近代工商业影响的农村开始,进而推至农村手工业,一直到近代工业的发展过程等。也许是偶然的巧合,聚集在魁星阁中的成员,以他们出色的成绩使魁星阁名副其实。

直至现在,魁星阁仍然是民间百姓祭祀的主要场所之一。虽然祭祀的方式有些变化,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期盼延续至今,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