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民间艺人樊云中印象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3-17

王淑芬

听说樊云中,是源于一个外地朋友的询问;遇见樊云中,是他在他家举办的第二届个人古灯艺术展上。

行前,我向一位作家朋友打听樊云中其人其事。他告诉我:此人执教有年、颇有建树,自学成医、惠及邻里,酷爱根雕艺术,性格落拓不羁。

今年正月十五,稷山县西社镇山底村,窄窄的巷道里,各个年代的古灯,从古朴的大门前绵延至小院内。这些古灯中,有泥灯、陶灯、石灯、瓦灯、瓷灯、铜灯、铁灯、银灯,或蹲在案上,或悬于门边,或辉映窗前。摇曳的灯光穿过沧桑岁月,点亮当下今夜,与皎皎明月遥相呼应,为小小的山村平添了一丝桃源仙气。

我猜想:第一个把篝火延续到灯盏的那个人,一定是位倚闾而望、点亮灯盏,为儿子照亮回家之路的母亲!一盏灯,聚拢了一家人彼此的亲情;一盏灯,点燃了寒窗学子跃过龙门的梦想;一盏灯,拓展了人类文明的宽度和厚度……从第一盏灯点亮开始,到如今的灯火辉煌,人类开始一步步走向光明。触摸古灯,犹如感受朝代更迭、聆听历史前进的脚步声,一灯如豆,烛照千古。

为什么对古灯情有独钟?我没有问,樊云中先生亦没有答。也许,答案就在他历经数十年的跋涉搜集中,念在天涯,心在咫尺。

穿过古灯巷道,信步前行,眼前的情景别有洞天,几百件精美的根雕作品高低错落随意安放,浑然天成中又不失古朴纯真。一座简朴的农家小院,居然能给人大道归一的错觉,我不得不惊叹雕刻者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和去伪存真的独到眼光。

根雕艺术,也叫根的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始于近些年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发展;说它古老,则是因为这门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先民在原始社会用木锄松土、古帝少昊时期雕刻木像、商周时期造木人等木雕作品出现的同时,利用树根、竹根创造艺术形象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实践活动就开始了。

我们的祖先不仅采用木、玉、骨、石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著名史学家常任侠先生曾说:这种根制装饰品与日本古代叫作“根付”的东西相似,我们民俗端午节小儿佩带苍术根就是原始遗风。可见利用根材制作艺术品和实用品,在原始社会已有萌芽。根的艺术同其他工艺美术一样,从原始人的劳动中逐渐产生。冯天瑜先生的《中国文化生成史》里,对文化的生成有着犀利剖析,源于生活是最具说服力的论据。

小院角落,我在一尊《雄鹰展翅》根雕作品前伫立良久:雄健、刚毅、砺硝、奇伟为特色,阳刚、博广、奋发、孤傲作精神,大线条构架、大块面枝结,雕凿大胆取舍,线条粗犷酣畅,块面舒展苍劲,雄鹰铁羽怒张、云翼博天的磅礴气势和雄视九霄搏击风云的霸道气概,不由让人血脉偾张。

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根雕,是在以凿刻的减量加时间的积累,尝试将混璞开明物象?还是仅仅只是想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因势造型?回头打量樊云中先生,我想:也许,有一种精神力量正如“雄鹰展翅”一样,让一个貌似平凡的人,在一个小山村追求着自己的超然人生。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