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植树节史话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3-11

□芥园


1915年7月,北洋政府下令,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举行植树节典礼,进行植树活动,并通令全国遵照办理。至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国民政府将植树节日期由清明节改为孙中山逝世日(3月12日)。随后,每届此时,各地多有相关活动。

树木可调节气候,防止水旱,乃妇孺皆知的道理。故树木繁茂之处,农产物即发达。而当时的我国西北各省,缺乏树木,水旱频仍。遂有谚云:“无木之害,甚于无粟。”此外,当时我国每年进口木材甚多,造成金钱外流。因此,全国号召植树,势在必行。

然而,当时的植树典礼轰轰烈烈,但收效甚微。以天津为例,1932年4月3日,《益世报》记者曾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客春清明节植树,为数在千株以上。记者昨往该植树地点视察,见成活者几不及九分之一。”(见1932年4月4日《益世报》)令人不禁发出“年年植树,何日成林”的慨叹。不图一时风光,过后更应注意树苗发育,悉心培护,方是要务。

曾任河北省政府主席,主政津城的爱国将领于学忠,也关注过此事。在1935年4月6日天津举办的植树仪式上(植树节为3月12日,因北方春迟,为迁就气候,故将时间改作4月6日),于学忠在讲话中提及:“国人做事,往往只顾目前,办了就算,不问以后效果如何。日久便不免流为虚应故事。我们年年种树,切勿蹈此弊习,种过便算完事。”并提出了两条解决办法:“第一,须检查我们去年所植究竟活了多少?第二,以后对于新种及旧种的数目,务须常常留意考察,是否成长,随时培护。如此不多几年,自见河北境内树木林立,蔚然可观。”(见1935年4月7日《益世报》载《省市当局昨植树》)

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在2020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更是明确规定了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制度上的完善、技术上的改进、效率上的提高,让“年年植树,何日成林”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今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