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透过这些“重量级”,凝望运城奋进跨越之姿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2-18

记者 董战轩 韩维元

一大批“国字号”荣誉花落河东,运城的美誉度、影响力再攀新高

一年来,我市相继获得了一系列“国字号”荣誉:荣获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第十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增加到32个,跻身全国区域公用品牌第一方阵;全国节水增粮增效技术观摩交流会在运城召开;“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质量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市委、市政府社情民意办公室被评为2021年度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盐湖区高标准打造零工市场的做法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这些荣誉,进一步提升了运城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也擦亮了运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荣获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第十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增加到32个,跻身全国区域公用品牌第一方阵;全国节水增粮增效技术观摩交流会在运城召开;“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质量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市委、市政府社情民意办公室被评为2021年度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盐湖区高标准打造零工市场的做法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时光如火,淬炼真金。2021年,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运城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勇立潮头、砥砺前行、争先进位,一系列项目和领域接连实现突破,一系列“国字号”荣誉随之纷至沓来。

这些荣誉,不仅涵盖城市建设、民生政务,还涉及文化旅游、农业科技;这些荣誉,进一步提升了运城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也擦亮了运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这些荣誉,属于每一个辛勤奋斗的运城人,也必将惠及每一个幸运可爱的运城人。

内外兼修,让城市更美好

“大清早,在小区门口的早餐店吃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开始一天的美好生活;下班后,到社区便民菜店挑几样新鲜果蔬,一家人做一顿可口饭菜;饭后,约三五好友到社区健身房锻炼一下;周末,携爱人孩子到文脉·河东书房看看书、品品茶,感受一下河东文化……现在的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了!”近日,聊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所带来的新变化,家住市区南风广场附近的张先生表示很是满意。

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2021年9月,经过严格的推荐、评审、公示程序,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

随之而来的,是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一些在市区内存在几十年的马路大集、违建市场及夜市被取缔,附属私搭乱建也被一并拆除,城市管理中遗留多年的一些难题也逐步得到解决。与此同时,我市坚持“拆建并举、疏堵结合、因地制宜”,通过迁移安置、新建市场、规范提升等方式,及时满足民生需求,合理安置经营商户,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经济的生活需求。“经过试点建设工作,我市社区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市便民生活圈布局更加合理、业态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在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了这些外在的变化,内在的文明风气也涵养着城市的新气质。2021年,我市再次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新一届(2021年—2023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标志着我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阶段。

城市承载文明,文明滋润城市。2021年荣获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我市积极补短板、抓弱项,开展市政道路修残补损、环境卫生“两深”整治、公共区域停车秩序整治、建筑立面提升改造、违建拆除等专项行动,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大禹街、子文路集中通车,周西路、学苑路北延等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城市道路更加畅通,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零酒驾”创建活动、“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夏季攻势”专项行动,全面营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高效的交通环境,实现了从宣传发动到主动参与、从城市建设到市民素质、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指标等多方面的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显著提高,文明城市创建的丰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文明安定、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社会和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我市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让市民享受到了更加优美的城市环境,感受到了更加温暖的城市温度。与此同时,市民也更加自觉主动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以文明为底色的城市和谐发展画卷,在河东大地徐徐展开……

“特”“优”并重,让产业更兴旺

2021年4月,“芮城菊花”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万荣三白瓜”“垣曲小米”入选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至此,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牌数量已达61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3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4个、山西功能农产品品牌12个,总数和各单项品牌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特别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数量跻身全国区域公用品牌第一方阵,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九。此次之外,作为我市践行“特”“优”战略、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重要成果,“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三大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在有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助力运城乡村振兴驶入了“快车道”。

2021年4月27日,全国节水增粮增效技术观摩交流会在我市绛县举行。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5名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就绛县小麦、樱桃、山楂、中药材种植示范区探索旱作节水农业的模式、技术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开展实地观摩。

在古绛镇万亩旱作小麦节水增粮增效示范区,“探墒沟播+长效肥”技术体系,让旱地小麦根系深扎3.2米,为抗旱保墒丰产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横水镇西灌底村千亩樱桃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千亩樱桃智能水肥一体化和集雨节水补灌技术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南樊镇万亩山楂微喷示范区,精准施肥给水的微喷增效技术让示范区山楂平均亩产2500公斤,亩均产值达5000元;在郝庄乡万亩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移动微喷灌带灌溉措施让中药材实现增产20%以上、商品性能提高30%以上的效益。

干旱缺水是我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部署下,坚持把发展有机旱作节水农业作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以旱作为技术路径,以有机为产品方向,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积极探索实践,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在运城迈出坚实步伐。“为进一步推进有机旱作节水农业向纵深发展,我市重点围绕工程、设施、农艺、生物、化学5种节水模式,实施了一批末级渠系及田间管灌配套、集雨补灌、水肥一体、深松耕和探墒沟播、药粮间作、抗旱抗逆等节水集成新技术,节水增粮增效效果明显。”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丽红告诉记者。

智慧民生,让服务更高效

“您好!这里是‘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

“您好!就您日前所反映的问题,我把相关落实进展情况向您反馈一下。”

……

2021年,我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质量位列全国第一方阵,运城市市民投诉受理中心用心、用情、用力谱写了解决群众难题、助力企业发展、推动社会治理的华美乐章,架起了一座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一条热线,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企业群众,反映的是生活百态、困点难点,情系的是群众冷暖、企业发展。为确保承办单位在期限内办结转办事宜,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质量,运城市市民投诉受理中心因需施策、多措并举,与市政府督查室建立了群众诉求联动督办工作机制,对办理结果评价“不满意”的诉求,启动逾期办理蓝色提醒、首次催办黄色预警、二次督办红色警告、实地联动督导提出问责建议,其联动督办结果,将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从而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把目光转向同样是关系民生的零工市场。从路边“趴活”到手机“点单”,从四处流动作业到入驻“零工之家”,从个人盲目找活到系统精准匹配,通过信息技术让打零工的求职人员轻松找工作……2021年11月,盐湖区高标准打造零工市场的做法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据了解,为积极应对疫情对就业带来的巨大冲击,盐湖区蹚出就业服务新路,建立我省首家零工市场,在建好建优一流硬件的基础上,引进全省唯一的智慧就业服务系统,为灵活务工人员提供等候用工、求职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劳动维权、基本生活服务等公益性综合服务,全力打造一流“零工之家”,让“零工”就业有门路,创业有平台,权益有保障。

回眸2021,盘点着兼具“含金量”和“重量级”的至高荣誉,运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跨越之姿灵动而有力!

展望2022,抱着“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求胜信念,运城准备好了,一起向未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