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甲骨文中已有“父”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2-23

木铎书院

甲骨文中已有“父”字。何为“父”?古人对“父”字有几种解释。

《仪礼·丧服》云:“《传》曰:‘父,至尊也。’”释“父”为“至尊”,即家中至高无上的人。

《释名》云:“父,甫也。甫,始也,始生己也。”释“父”为生己之人。

《说文解字》云:“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意思是,父,是规矩的代表,是一家之长,是带领、教育子女的人。字形采用“又”作偏旁,像一手举杖教训子女的样子。

在商周时期,“父”就已用来称谓父辈,并已进入民间口语。《诗经》中,“父”字共出现52次,其中代表“父亲”的就有36次。如《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在先秦及两汉,人们常称呼父亲为“父”“公”“翁”。至于“父”与“亲”组成复合词,是魏晋以后才出现,但出现后很长时间都没什么人使用。直至现在,“父”和“父亲”主要用于书面语和背称,面称用法甚少,只在皖西南、鄂东南、苏、闽等个别地方称父亲为“父”“阿父”“老父”。

(《广州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