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我国传统的乳酪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2-22

□廖琳达

我国传统的乳酪是怎样的模样呢?

先秦时期,汉人没有饮乳习惯,但是北方游牧民族“以肉为食兮以酪为浆”。我国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也有记载西域民族食用鲜奶:“其民乐野处而乳食。”北魏时期,《齐民要术》记载了乳制品的制作方法:“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这就是中国乳酪最早的形态。

到了南北朝时期,酪仍非常珍贵,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但在士大夫阶层中,酪已经成为北方饮食的象征。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里载:“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蓴羹,但未下盐豉耳。”这里陆机和王济分别以代表南北饮食文化的蓴羹(莼菜羹)和羊酪(羊乳制品)映射南方迁来的江南士族与聚居北方的中原大族,以此表明双方不同的身份和政治立场。这样借莼羹、羊酪指代南北方的比喻一直被后人沿用,变为经典。清朝乾隆皇帝也曾作诗云:“莼羹从未下盐豉,王济何须称酪奴。”

而在唐朝时期,由于开放的交流政策,酥、酪在汉族的饮食中逐渐普及,做法也多种多样,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制作点心。大唐食用乳制品确实流行,连白居易都爱“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唐代诗人刘禹锡祖籍洛阳,他曾在《龙门祷雨歌》中写道:“口渍清泉胜酥酪,布露兴云在掌握”,意为龙王口中的清泉甘甜更胜酥酪,但也从侧面映衬出了酥酪之味美。

唐人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水凝结成冰,于是有人利用冰制作吃食。这样制成的酥酪在宋朝被称为冰酪。

 (《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