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工匠精神耀河东
——市总工会倾力打造“河东工匠”品牌纪实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11-19

记者 裴旭薇 通讯员 柴孟婷

第二届“河东工匠”技能大赛现场 柴孟婷 摄

今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工匠精神”被纳入。这让2020年被评为“河东工匠”的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垣曲冶炼厂的冶炼工陆湖南自豪不已:“我是有40年工龄的老工人了,这些年越来越感到党和政府对技术工人的重视和尊重。我觉得技术工人的春天来了!我们有责任更有信心做好‘传帮带’工作,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河东工匠’‘三晋工匠’‘大国工匠’。”

从2017年开始,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河东工匠”命名活动,从选树、以赛代评到联合评选,创新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工匠精神的发扬和传承。

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7年,由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市总工会牵头,在全市开展首届“河东工匠”选树活动,寻访百名“河东工匠”,聚焦一线岗位从事生产、研发等工作的技术工人和社会各阶层传承传统工艺、复原古老技术的工艺大师,以弘扬“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为宗旨,动员各基层工会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活动中,市总工会对评出的“河东工匠”进行大力宣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引导广大群众爱岗敬业、创新奉献。市总工会还举办了“工匠精神在河东”摄影展,共征集千余幅作品,以真实人物、工作场景为主体,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人、能工巧匠、工艺大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全市各单位先后组织职工观看摄影展,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河东工匠”为榜样,争创一流业绩。

此外,从评选出的百名“河东工匠”中,市总工会还精心筛选了岗位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才的榜样张峰杰、薛金良、蔺涛等5名先进工匠典型报送全省“三晋工匠年度人物”评选。

2019年的“河东工匠”选树活动进一步升级。全市共有114家单位参加了申报推荐活动,共申报人员244名,在这些技能人员当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23岁。

为叫响做实“河东工匠”这一品牌,市总工会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届“河东工匠”技能大赛活动,探索“以赛代评”新机制,让更多秉承匠心、技艺精湛的职工有展示才能的机会,也为评选提供了更加公开、透明的渠道。此次大赛共设职业技能比赛和技能展示比赛两个环节,涉及金属冶炼、化工制造、设备制造、传统手工艺、医疗、服务等11个行业,参赛的44名选手都是经过基层工会层层选拔推荐的优秀技术工人和技能大师。

为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技能大赛的部分工种比赛通过远程网络视频以“云比赛”的方式进行。最终,经过广大职工的广泛参与、各级工会的推荐选拔、紧张激烈的技能比赛和专家评委的严格评审,评选出10名“河东工匠”、10名“河东工匠”提名人选、50名“河东首席技师”和100名“河东金牌工人”。

他们中的多数是奋战在一线的普通职工,用务实进取的态度追求着技艺的创新,用出色的技艺引领着行业的发展,用无私的分享带领工友协作共进,用始终如一的坚守诠释着“螺丝钉”的大作用。

其中,山西高义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转炉炼钢工李学珍,在1600度高温的炼钢炉前,一站就是20多年,带着炉前的兄弟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使转炉作业率大幅提高;山西复晟铝业有限公司信息部经理沈亚,在智能制造上不断探索,研究的APC自动控制系统上线运行后,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500多万元;垣曲县刚玉陶粒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范海龙的创新成果开采压裂70/140目产品,是目前全国唯一能使生产线量化的技术,开创了行业先河;大唐国际运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设备部副主任刘佳佳专注解决技术难题,他研究的锅炉后屏再热器改造,每年可以免除因机组非计划停运等产生的费用800万余元……

在2020年全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第二届“河东工匠”命名发布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这些河东大地的杰出工匠代表进行授奖。

工匠精神代代传

初冬的河东大地,寒意渐浓。近段时间,市总工会经济技术部工作人员的干劲正火热。市总工会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开展的第三届“河东工匠”选树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吸引着各个领域的能工巧匠积极参与。

此次选树活动聚焦运城十大主导产业集群,侧重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传统手工业等行业。与以往两届相比,最吸引各行各业技能人才的是,今年选树的工匠人选不但择优推荐参加“三晋工匠”和“大国工匠”的评选活动,还将优先推荐为运城市高层次人才,这在运城尚属首次。

“技能人才是推动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从2017年启动选树‘河东工匠’活动,就是要使‘工匠精神’成为全市广大职工的主体意识和主流精神,通过培养和选树,在广大职工队伍中营造学工匠、赶工匠、争做工匠的浓厚氛围,让‘河东工匠’真正成为运城的精神财富和品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杜自立表示。

“在推动‘运才兴运’专项行动中,工匠的需求量决不只是一拨,而是一批、一代,甚至几代。这就需要工匠们当好‘火车头’,用智慧、经验引导列车始终保持方向,不断前行。”“河东工匠”、国网运城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高级技师李红军如是说。

如今,两届“河东工匠”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继续用匠心打磨匠技。不同的是,他们已经跃升成各行各业产业工人学习的新标杆。他们中,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李小峰2021年获全国技术能手、阳煤丰喜集团高级工程师郭文龙2021年获得中国煤炭科学技术一等奖。范海龙、沈亚、赵建朝、王向前等,都拥有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这些创新工作室成为公司技术创新的阵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市级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143家,其中,市级创新工作室107个、省级创新工作室35个,被全国总工会命名全国示范性工作室1个。4年来,各级工作室累计完成各类技术创新3196项,转化成果2986项,获专利558项,创经济效益31.28亿元,较好地发挥了高技能人才和劳模、工匠在岗位创新中的带头引领作用。

当前在我市,“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风尚已经形成,支持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梁武军说:“我们力争创造性地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进一步唤起广大职工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和崇敬,每年都选树一批‘河东工匠’,努力在全市各行各业实现全面覆盖,从而带领全市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本领,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技工到工匠延展,激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运城建设‘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作出工会人的贡献。”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