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10-19
梁 冬
10月7日,人们还在享受国庆节带来的欢乐,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突袭了新绛县城,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在此之前,二十多天淅淅沥沥的阴雨,渗透了城乡的房屋,毁掉了部分旧屋老墙,农民不能收秋,苹果不能采摘……雪上加霜的双重灾害侵袭,使在家和在外地的新绛人,从来没有像这一刻那么怀恋家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心疼这座小城。洪灾就在自己的脚下,或者在数米之外,人们哪有一份安睡的心情。
这一刻,新绛各级党组织以担当的精神,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彻夜难眠,运筹帷幄,安排灾民的撤离和食宿着落。社区工作人员、村干部这一刻拿起多年不用的喇叭,响起多年不用的广播,呼唤家里进水的居民,甚至把灾民从家里背出,带大家撤离到安全地带。有一位居民不撤离,他们就不撤离。仅仅一个早上就使万余人安全撤离,无一伤亡,他们以这种舍我的精神,赢得人们的赞誉。
在体育馆安置点,我们与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对话,她说:“在这里,我们衣食无忧,住宿有人看,吃饭有人管,我们遇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生活。”老人说完哈哈一笑,充满了幸福感、优越感。
桥东,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堤坝决口,成为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关注的焦点。武警来了、志愿者来了,堵漏设施来了,大家挥汗如雨填堵大坝,连续二十四小时。武警战士困了,就倒在湿漉漉的地上休息。在猎猎军旗下,他们紧握着铁锨。问他们累不累,他们摇摇头说:“不累。”问他们苦不苦,他们笑着说:“不苦。”问他们家在哪,他们说:“河坝就是我的家,河坝冲毁了,我就没有家了。”人们又问:“你是谁家娃?”战士大声说:“我是中国娃。”这一串串问答,谁能不落泪,谁能不动容。这就是一个人民军队的子弟兵的担当。这一刻,每一位新绛人对这座城市的爱都表现出来。
平日繁华热闹、熙熙攘攘的龙兴街,已没有往日的热闹,晚间看着街道两旁挂满的五星红旗,似乎前两天庙会的热乎劲还在眼前。但现在已是空荡荡的寂寞和冷清,看到的只是提着大包小包裤腿卷到膝盖撤离的民众,还有拿着喇叭在不停高喊着“不要观看,不要停留”的民警……一幕幕真实的画面强烈地撞击着人们的心扉,无情的水灾就这样打散了节日的热闹……然而,转眼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新垒起的堤坝。
水害无情人有情。在防洪抗灾中,我看到这样一支队伍——夕阳红摄影俱乐部,在洪水袭来后便活跃在第一线。我曾两次与一位网名叫龙腾的摄影家不期而遇。一次在铁路大桥下,我在查看灾情,他在忙摄影。看到他,我问他:“你从太原回来了?”他说:“老家万荣的房子因下雨墙倒屋塌,亲戚多次打电话催我回去。刚赶到新绛,就发生了水灾,我怎能离开?”回到家后,我就看到他在朋友圈发了一些救灾照片,同时发文说:“用镜头记录其经过的点点滴滴,若干年后就显得极其珍贵。这是四十年一遇的洪灾,人生有几个四十年……”之后,我在体育馆又一次遇到他,他在与一些义工交谈,并拍下他们为灾民义务做饭的照片。这是一位年纪70岁的退休干部,其饱满的精神令人赞叹,其担当精神让人佩服。他的老家房屋需要打理,但他却没有回去,而是关心被洪水淹没的别的人家,在他心里,只有大家安全才有小家安全。
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对这座小城的爱和对家乡的心疼。心疼每一寸土地,心疼每一片庄稼,心疼每一户被洪水侵袭的人家,心疼战斗在一线的每一个人。今夜有灾也有爱,让爱充盈这座小城,温暖每一个心灵。
患难见真情。如果以往深爱这座城,那是有对生活的眷恋,有浓浓的乡恋、乡愁。经过这次水患,更懂得、体会到一种深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海晏河清,城泰民安,我们要好好珍惜平安祥和的岁月,好好爱护身边的每一位亲人朋友。在水灾面前,我见证了一座城的爱。这是大家的家园,更是人民的家园!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