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精准康复救助为听障儿童打开“有声世界”——静静康复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8-31

▲静静在康复老师闫莉莉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记者 范楚乔

近日,记者在运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见到静静时,她正和妹妹开心地玩耍,还不停地喊着不远处的妈妈。这个眉眼清秀、梳着精致发辫的小女孩,看起来和普通孩子一样,只不过,她的两只耳朵上各佩戴着一个助听器。

静静今年5岁,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中班了。虽然她的发音还不够清晰,语速有些慢,但她的语言能力已基本上和同龄的孩子相似。“康复中心的老师教得很好,我们刚来的时候,孩子的听力很差,也不会说话。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她的变化太大了。”静静的妈妈告诉记者。

2岁之前,家人并没有发现静静的异常。“在家和孩子交流时,她只是睁着眼睛看着我们不说话。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听力会有问题,以为只是学说话比较晚。直到要上幼儿园时,我们才感到着急。”静静的妈妈回忆道。

意识到孩子可能患有听觉障碍后,家人便带着静静四处求医。最终,静静被确诊为患有重度听力障碍。“当时感觉天都塌了,不敢接受这样的现实。但是为了孩子的人生,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她尽量和正常人一样。”静静的妈妈说。

2019年9月,妈妈带着静静来到运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刚来的时候,静静只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不会任何语言。听力师根据孩子的听力情况,为她发放了免费的助听器并进行专业适配。我们老师针对她的听力状况和学习能力,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制订了适合她的个别化训练计划。”康复老师闫莉莉说。

从学习察觉声音到辨别声音、听懂语言,再到学发音、学说话,在老师和家长爱的守护和帮助下,静静开始了康复之路。

“有一次上课时我嗓子疼,有些咳嗽。静静听到后,就对我说‘老师,喝水’,还跑过去把我的杯子拿过来,说‘我帮老师接水’。还有一次,她不小心踩到了我的鞋,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帮您擦一擦’。这样的场景很让我感动,也很欣慰。”

闫莉莉说。

经过一年半的康复训练,静静的语言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也让一直陪伴她康复的妈妈和老师看到了希望。今年上半年,静静已经成为普通幼儿园里的一名学生,接受融合教育。

“现在,静静每天都会来上个别化课程,我们会根据她的听觉及语言水平科学设置课程。她的生理年龄5岁,但听觉年龄只有2岁。接听电话和听电子设备的声音等情况,对她来说还有一定难度,经过不断的康复训练,一定会达到较好的效果。”闫莉莉说。

“静静是3岁才开始进行康复的,比较晚。如果早发现、早干预,孩子的康复效果会更快、更好。”闫莉莉说,“康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辈子的事。静静的妈妈很负责任,我们经常交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她在家里也尽力督促孩子训练,提供良好的家庭训练环境。对患有残疾的儿童,不光是家长和老师要尽力帮他们康复,全社会都应该参与其中帮助他们。”

“党和国家的政策非常好,不仅给孩子发放免费的助听器,提供免费的康复训练,还有餐费等补贴,残联领导也非常关心孩子们的成长。中心还会举办康复知识培训,让家长们学习康复技能技巧。我也在不断学习康复知识,今后继续帮助孩子进行康复。”静静的妈妈说,残障儿童家长承受的压力很大,但遇到问题不能逃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康复,让孩子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弥补人生的缺憾。


新闻延伸:

近年来,根据市残联工作安排,运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以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为重点,按照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项目服务规范要求,在思想教育、机构建设、康复人才培养、家长培训、社区康复指导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该中心细化、量化各项工作流程,对各类残疾儿童进行精细化专业评估、制订并实施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该中心配备了辅助沟通训练仪、数字化智慧训练一体机、听障儿童FM调频语音系统、听力语言康复个别化训练系统等康复训练设备,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功能,健全了服务措施。

在训练中,康复老师为参训儿童制订个人康复训练计划,并适时调整;根据残疾儿童发育程度、年龄大小、适应能力进行分班训练;科学化设置课程,把个训、组训、集训,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认知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性训练、家长家庭训练等有效结合起来;组织社会实践等社会适应性活动,让儿童在快乐中训练,在训练中成长,争取康复效果最大化;做好家长家庭训练技巧培训工作、沟通工作;同时,还邀请家长参与公开课,成立家长互助小组,邀请康复成功儿童的家长为在园家长介绍康复经验,帮助家长提高家庭康复能力。

目前,该中心共收训各类残疾儿童180余名。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患儿的康复质量,改善了生活自理能力,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康复有效率达98﹪,项目实施康复状况满意度达99﹪。

记者 范楚乔


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须知

2019年,我市出台《运城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具体内容包括残疾儿童康复的救助条件、救助对象、救助内容及标准、救助流程等方面。

◆救助条件

1.具有山西省常住户口或居住证。

2.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定点医院诊断建议书。

3.经定点康复机构评估,有康复训练需求、具有康复潜力、身体状况稳定。

4.残疾儿童监护人有正确认识和康复意愿,能够按照相关要求配合做好康复救助工作。

◆救助对象

主要为0至6岁,符合救助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包括脑瘫)、智力(包括发育障碍、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残疾和孤独症儿童。部分救助项目扩展到7岁至14岁。

◆康复训练救助内容及救助标准

根据残疾儿童个性化需要,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为残疾儿童提供包括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训练、手术、辅助器具适配、支持性康复等方面的服务。

1.为0至6岁的残疾儿童提供定点康复机构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年康复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

2.为小年龄及已进入普通幼儿园的残疾儿童,和7岁至14岁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聋儿,提供定点康复机构非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

3.残疾儿童在同一年度内,不得重复申请康复训练救助。其中,多重残疾儿童可由其监护人在同一定点康复机构内,自主选择康复训练类别,但全年享受总救助服务标准不超过单项康复训练救助标准。

4.支持性康复服务

由定点康复机构为0至6岁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康复知识培训、心理辅导、康复咨询与指导、参与康复决策过程、寻求解决家庭困境有效途径等服务。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10个月,每月服务不少于2次,每次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已接受社区个案康复训练服务的残疾儿童,不再享受支持性康复服务。

各项康复训练的救助标准,按照《山西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中的补贴标准执行。

◆康复救助流程

救助流程包括申请、审批、救助、结算4个环节。

由符合康复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监护人,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市、区)残联提出救助申请。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由儿童福利机构向所属设区市或县级残联提出救助申请。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定点康复机构和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

运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咨询电话:0359-2509885

记者 郝丽莎 整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