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情系古魏 逐梦远航

—芮城县第四届“行囊记忆”大学新生欢送典礼侧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8-30

芮城县委书记张建军和县委副书记、县长尚玉良亲手将礼品装入拉杆箱

群雁列阵抒壮志,金菊摇黄颂乡情。

8月28日,以“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为主题的芮城县第四届“行囊记忆”大学新生欢送典礼,在芮城中学、陌南中学、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风陵渡中学4个会场同步举行。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该县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方式,为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1650名优秀学子送上家乡的美好祝愿。

芮城县委书记张建军代表芮城县委、县政府向广大学子提出殷切希望,图为风陵渡中学会场

让广大芮城籍优秀学子“背起行囊走四方,放下行囊思故乡”的“行囊记忆”活动是芮城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展现,也是芮城县实施运才兴运、教育强县战略的主动作为,更是芮城县深化县校合作、实施人才兴县战略的具体实践。

 向人民汇报——

1650名考生“金榜题名”


芮城中学会场

辛勤耕耘结硕果,古魏教育谱新篇。刚刚过去的2021年高考,芮城县再创佳绩,共有1650名考生“金榜题名”。

活动现场,芮城县副县长武锐晓向全县人民通报了芮城县教育工作情况。

近年来,芮城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深化课堂改革,创新评价体系,突出县校合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高质量转型发展征程中,芮城县教育事业呈现出高中教育持续领先、职业教育独领风骚、义务教育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形成“芮城模式”等特征。

 送学子远行——

件件礼品蕴含家乡期许和祝福


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会场

为确保防疫安全,芮城县第四届“行囊记忆”大学新生欢送典礼由往年的线下举办转为线上线下互动举办。线上环节通过芮城广播电视台、生态芮城App等平台同步直播;在线下环节,该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别到芮城中学、陌南中学、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风陵渡中学4个会场参加活动。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今年芮城县为大学新生准备了4件礼品,包括芮城县民政局提供的夏凉被一条、芮城太原商会赠送的精美水杯一个、芮城县融媒体中心提供的特制行囊记忆笔记本一本以及芮城县委、县政府赠送的擦拭青春汗水的毛巾一条。芮城县委书记张建军和县委副书记、县长尚玉良亲手将这些蕴含家乡期许和祝福的礼品装入拉杆箱,让行囊伴随莘莘学子踏上异乡求学之路。

据了解,为积极营造尊师重教、培育人才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学子求学好进、报效家乡的家国情怀,芮城县从2018年起将每年8月28日设为全县“行囊记忆”工程活动日,芮城县委宣传部专门牵头设立了“行囊记忆”工程组织机构。2018年至今,“行囊记忆”活动连年举办,逐步成为社会认可、群众拥护、学生期待的民心工程。

芮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静告诉记者,今年,芮城太原商会再次慷慨提供礼品,芮城成都商会捐赠了17300元。“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一位身在太原的93岁芮城籍离休干部联系到太原商会,为活动捐赠了1000元;一对河南籍在我县创业的夫妇,对‘行囊记忆’活动赞不绝口,自发捐赠了9999元。这充分说明我们这项活动是深得民心的。‘行囊记忆’活动如今已成为新时代芮城文化建设的一项精品工程。通过此项活动,在全县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了青年学生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提升了芮城教育的品质和形象,掀起了芮城籍在外优秀人才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潮。”

 请家乡放心——

“以奋斗之我为家乡建设竭智尽才”


陌南中学会场

在1650名大学新生即将远行之际,张建军代表芮城人民向他们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他们立大志明大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希望他们成大才担大任,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希望他们爱家乡念乡情,传承“芮城基因”,讲好芮城故事,身体力行做芮城形象的代言人。

立下铮铮誓言

活动现场,该县四大班子领导满怀深情地将行李箱交到部分学生代表手中。芮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军田还向广大家长和师生介绍了深化县校合作工作开展情况,希望“栽好梧桐树,引回金凤凰”。“我们将不断强化政策供给,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科研平台;搭建高素质青年人才干事创业平台,营造拴心留人环境,为我县各领域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今年,我们又全面加强县校合作,在全县设立了10个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作为‘行囊记忆’工程的‘姊妹篇’。我们坚信,在这一工程的有力影响下,芮城一定会成为育才宝地、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真正让人才成为推动芮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行囊记忆签名墙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铿锵振奋的宣誓声响彻校园,将芮城县第四届“行囊记忆”大学新生欢送典礼推向了高潮。面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殷切希望,怀揣梦想的莘莘学子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回报家乡。

毕业于芮城中学的李松龄说:“温暖沉重的行囊里承载了家乡人民和老师父母的殷切期望。即将告别这个装满17年青春回忆的家乡,我会把万般不舍化作学成归来回报家乡的动力,以奋斗之我为家乡建设竭智尽才!”毕业于风陵渡中学的姚小可说:“虽然我们将要暂时离开家乡去学习更广泛的知识,但是我们会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在大学中我们定会常怀感恩,情系家乡,牢记嘱托,继续奋斗,自觉成为家乡形象的宣传员,学成归来建设家乡!”

面对即将远行的孩子,陌南中学学生家长代表也深情地告诫自己的孩子:“无论将来飞得多么高,走得多么远,都不要忘记故乡。希望你坚定理想,追求真知,感恩社会,奋发图强,将来为建设生态芮城贡献力量!”


致二〇二一年大学新生的寄语

中共芮城县委书记 张建军

同学们:

五谷丰登又金秋,风鹏正举势如虹。每年金秋,古魏大地孕育出的优秀学子都会怀揣梦想,背起行囊,奔赴祖国四面八方。今年,全县又有1650名大学新生即将踏上新征程,开启人生新征程。虽然疫情形势严峻,我们不能集会欢庆,但是阻止不了全县人民对你们的关怀和期望。今天,我们“云端”聚会,共同为你们举办“遇见美好、未来你好、踏浪而上”——芮城县第四届“行囊记忆”欢送典礼。

县委、县政府在行囊中特意为你们准备了四样礼品:一床被子饱含着对你们在异乡的冷暖牵挂,一本笔记本让家乡每一个精彩瞬间伴你们成长,一只水杯滋润你们前行中疲惫的身心,一条毛巾为你们擦去奋斗的汗水。你们是芮城奔腾千里的骏马,是古魏翱翔蓝天的雄鹰!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你们致以诚挚的祝福!同时,在你们即将策马扬鞭之际,我也向大家提三点希望。

一要立大志明大德。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你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树立崇高理想,为国读书、为民求知,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同时,要加强道德养成,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二要成大才担大任。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生逢盛世,新时代为你们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你们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实践中提升高度、练就本领,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三要爱乡土念乡情。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古魏山水抚育了你们,脚下这片土地就是你们的源与根。不论何时,父母永远是此生的依靠,家乡永远是最后的归宿。希望你们能铭记父母恩,常怀故乡情,大力传承以绝对的忠诚、饱满的激情、务实的作风、负责的态度为内涵的“芮城基因”,身体力行做芮城形象的代言人,让“生态固本,业态增效”的转型口号传得更远,把“大河仙境,风度芮城”的城市名片擦得更亮,吸引更多的人来芮城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当前,芮城正在全力建设“两园四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县委、县政府和全县34万父老乡亲都在翘首以待,盼望你们学成归来,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家乡建设挑梁扛柱、竭智尽才,谱写壮丽的青春篇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衷心地祝愿同学们一帆风顺,前程似锦,梦想成真!


本篇策划 卢 静 文字 付 炎 张学晋

摄影 肖永杰 李康松

责任编辑 付 炎 校对 乔 植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