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8-23
荆冠男
今年以来,绛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扎实用好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着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方位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绛县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高质量党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五面红旗”示范村创建。该县切实解决乡村振兴“人、治、物、效”的问题,有效实现基层党建水平、综合服务能力、产业发展效益、生态环境质量、基层治理能力同步提升。今年该县拟创建“五面红旗”示范村5个和城市社区1个,拟创建“三面红旗”以上示范村26个和城市社区1个。
在强化思想教育方面“铸魂”。该县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县委中心组专题学习7次,组织11支县级宣讲团赴各领域开展宣讲80余场。打造了迴马岭革命教育基地,先后接待221批8000余人次党员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发挥支部堡垒作用方面“塑形”。该县有效衔接基层党支部“每月一主题”党日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开展志愿服务1830余次,实施惠民举措271项,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70余件。县级领导带队,在全县农村(社区)摸排识别出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并开展集中整治。
在建设过硬队伍方面“赋能”。该县在全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纪律作风整顿,这一创新性做法被省市主流媒体予以报道。组织各党支部书记开展“比学习、比贡献、争先进”素质提升专项行动。通过开展农村干部经济责任专项审计,调整退出不适宜继续任职的村“两委”主干53人。同时,由县级领导带队包村,实行一村一策一预案,提前介入、排查风险、化解矛盾、夯实基础,为全县村(社区)“两委”换届打好基础。
在党建引领发展方面“助力”。该县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红色旅游、休闲农业等集体经济新路径,创建集体经济示范点31个,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全面抓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该县加强查纠整改,全面正风肃纪,深入建章立制,共受理问题线索121条,已核结116条;排查顽瘴痼疾问题634件,已全部整改完成;修订、制定各类制度机制96个。
以转型发展为依托,加快推动工业崛起
绛县坚定转型蹚新路决心,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县紧盯既有产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大力开展“运才兴运”推介活动,积极对接项目落地。截至目前,该县新增签约项目26个,签约资金117.7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92亿元的61.3%。其中,开工项目19个,总投资26.52亿元。
在狠抓重点项目上,该县坚持以大项目重塑产业结构,7个亿元以上项目正在建设,年底前可全部投产;8个项目即将落地开工。这批项目投产达效后,预计在2025年可新增税收15亿元。针对“僵尸企业”,该县成立专班,一企一策,分类处置。特别是对重点企业明迈特有限公司进行了摸底调研,与债权方上海百联多次协商,推动该企业9台矿热炉于5月全面恢复生产。
该县扩建“双创”孵化园、嘉沃创客中心,新建泰鑫源科技创新园;全力打造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积极推进“三农”工作
绛县坚决扛起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该县围绕大樱桃、山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以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引领,高标准建设西灌底樱桃、郑柴山楂、横岭关蓝莓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全县山楂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大樱桃发展到5万亩、苗木发展到5万亩、干果经济林及中药材发展到14万亩。与此同时,打造出维之王山楂制品、神农药茶、隆立康鹿产品、康园泰功能食品、中焱恒生物制药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创建了绛县山楂、绛县大樱桃、绛县黄芩、绛县连翘、绛县柴胡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
该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投资2000万元规划实施了3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片示范村,努力创建美丽宜居、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
以文旅融合为主轴,全面建设城市新区
高标准规划设计。绛县邀请西安建筑大学设计院与中信旅游集团,三方共同设计了涑水新区。中信旅游集团专家委员会专家组先后6次来到绛县,对绛县旅游资源进行调研摸底,开展前期规划,并协助绛县在创建山楂林国家文化公园、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碳达峰示范县等方面积极对接国家有关部门,争取相关政策。
高起点推进实施。中信旅游集团将在绛县建立运营中心,将全域旅游分为全域旅游、通航产业园、涑水新区、山楂林国家文化公园、中条山生态文明研学基地、国防教育研学基地、大康养产业、美丽乡村、新时代文明研学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等10个板块,与绛县共同投资,合股经营。
高规格引领城乡建设。该县在县城南部规划了2.1万亩的涑水新区,其中1.1万亩为涑水田园和中条山生态观光农业区域,5900亩为8个美丽乡村及民宿设施区域,4100亩为城市及旅游服务功能区域,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文商会”多元功能耦合、新兴业态复合、生命空间糅合的人本化、现代化的沿涑水河城市新区,并同步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将实现城乡面貌的较大提升。涑水新区一期工程包括商贸综合体、人民广场、涑水河公园、五馆两中心及4条市政道路,总投资22.7亿元,8月陆续开工。
以生态建设为重点,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绛县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让绿色成为转型发展的鲜明底色。
该县以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为牵引,从“冬病夏治、夏病急治、顽疾专治、标本兼治、合力共治”五方面系统发力,深入开展清洁取暖、VOCs工业企业管控、扬尘污染、渣土车、燃油车、散煤禁烧等“夏季攻势”专项行动。
进一步取缔散乱污企业,帮助扶持明迈特、维之王、元之星、江河生物质发电等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洁生产,对全县的非煤矿山进行进一步整治清理,对9家历史遗留矿山进行恢复治理,全力维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
初步完成了《绛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线划定进行了科学论证,制定了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广泛开展国土绿化工程,加大造林绿化、荒坡绿化力度,全县林地面积提升至86.9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07%。
分别实施了总投资1576万元和400万元的县城和绛县经济开发区生活污水处理提效改造工程项目。在全县打造出“源头四季流水、河道清淤疏浚、山体植被覆盖、平川四季见绿”的全新生态格局。
以民生事业为根本,切实强化社会治理
绛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兼顾,全面发力。深入抓好安全生产。坚持做到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实施了“零事故”创建活动,先后排查整改各类隐患413处。统筹推进疫情防控,有效维护了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切实办好民生事业。实施了绛县人民医院改扩建、新建绛县高中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今年高考,绛县二本以上达线率为43.85%,较去年提高了5.35个百分点,实现了“六年连增”。持续强化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了全民覆盖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成覆盖全县的9所养老机构、59所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深入推进平安绛县建设,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