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文胜于理则浮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8-23

□蒋光宇

韩非子讲过一则故事,叫“买椟还珠”,也叫“楚珠鬻郑”。

一个楚国人打算把自己一颗漂亮的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想到要将珍珠精心地包装一下,有了高贵的包装,珍珠就显得更珍贵,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材,请手艺高超的匠人做了一个匣子,而且用高级香料桂椒把匣子熏得香气扑鼻。在匣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非常的工艺品。然后,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匣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后,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匣子。一个郑国人将匣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匣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郑人就回来了,楚人以为他后悔了,要退货,可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的跟前。只见郑人将匣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在匣子里了,我是特意回来还珍珠的。”随后,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一边往回走,一边继续欣赏着木匣子。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物品的价值,令楚人哭笑不得。

由“买椟还珠”这个故事,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如果文饰淹没了所讲的道理,形式胜过所表达的内容,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取舍不当,那么楚人的故事就会层出不穷。

(《中国纪检监察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