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8-17
□李云贵
一首《木兰辞》让国民记住了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字。她忠孝节义,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击败外敌入侵而流传千古,可歌可泣。
不过,若提起爱国女英雄,花木兰并不是史上第一位。《诗经》中留下作者名字的仅有几位。许穆夫人以她超群的诗才、过人的胆识和气魄、深厚的爱国情怀彪炳史册,成为千古第一女诗人,更是后世女子的表率。历史以这样的方式记住了这位传奇女子,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
许穆夫人是卫宣公庶子卫昭伯之女,卫国君主卫懿公的妹妹。春秋之际,卫国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许穆夫人在少女时代就为国家的安危而担忧,思考着如何为国效劳。许穆夫人长得貌美多姿,许、齐两国都派使者前来求婚。那个年代,诸侯各国的通婚联姻十分常见,带有明显的亲善和结盟性质。
在许国重礼的打动下,卫懿公决定把她嫁给许国国君为妻。许穆夫人却有自己的想法,她从国家安全考虑,认为许国弱小,离卫国又远,一旦卫国受到攻击,许国没有力量前来救援。而齐国强大,又是卫国的近邻,如能嫁到齐国,卫国遇到什么危难便能得到齐国的救助。但卫懿公固执己见,仍把她许配给许国国君许穆公为妻。
公元前660年,北狄发动对卫国的入侵。卫懿公死于乱军之中,卫国遗民渡过黄河,逃到南岸的漕邑。许穆夫人嫁到许国后,一直怀念着卫国。当她听到卫国国破君亡的噩耗之后,痛彻肺腑,恨不能插翅飞回卫国,跃马疆场抗敌复国,报仇雪耻。她去请求许穆公援救卫国,许穆公胆小如鼠,怕引火烧身,不敢出兵。许穆夫人回到卫国后,经反复考虑,招募百姓4000余人进行训练。同时,许穆夫人还建议向齐国求援,并得到了齐桓公的支持。齐桓公派兵戍漕邑,又派自己的儿子无亏率兵3000人、战车300辆前往卫国。宋、许等国也派人参战,打退了北狄,收复了失地。
这位许穆夫人,也是一位在《诗经》中拥有《鄘风·载驰》《卫风·竹竿》和《邶风·泉水》三篇诗作的作者,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鄘风·载驰》。诗云:“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鄘风·载驰》是许穆夫人创作的洋溢着爱国激情的抒情诗,抒发了她急切归国,以及终于冲破阻力回到祖国以后的心情,表现了一位远嫁的贵族女子的母邦情。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赶到漕邑为吊唁祖国的危亡而作此诗。全诗共四章,一、三章各六句,二、四章各八句。第一章交代本事;第二章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第三章矛盾渐渐缓和,诗的节奏渐渐放慢;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诗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一首诗,把女诗人对自己国家的大爱、骨肉的亲情、旷远的胸襟和果敢的担当表达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振聋发聩,令人动容。
(《山西妇女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