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代的“保险柜”:钱椅和钱柜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8-13

□张丽娜

如今有银行和保险箱,我们的财产安全有了保障。古时候可没这么方便,为了稳妥地守住财产,金主们绞尽脑汁,各出奇招。汝阳县有个收藏家,收藏了一把旧时的钱椅、一个旧时的钱柜。

这把钱椅乍一看就是普通圈椅,只是普通圈椅的座下是四条腿,而钱椅的座下多了个四方匣子,座面上有块活动盖板,可以掀开取放钱财;盖板上有个包着金属边的窟窿眼,可以通过它把银元或铜钱投到匣子里。

钱柜的高低跟凳子差不多,四四方方,上面也有个窟窿眼,可以塞钱币,有点儿像剃头凳子。老年月里,剃头匠挑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为人理发。剃头挑子有两头:一头是烧热水的小火炉,一头是兼作工具箱和钱柜的剃头凳子,凳腿间夹置三层抽屉,上层放钱,凳面上有小孔,可以把钱塞进抽屉;下面两层放剃头刀、剪子、推子等理发工具。火炉是热的,凳子是凉的,一头热,一头凉,所以说“剃头挑子一头热”。

洛阳民俗专家王支援说,钱椅和钱柜在旧时的河洛地区很常见。这两个老物件相当于过去的“保险柜”,财主、地主、收租人、生意人都离不了它们,把钱坐在屁股底下,心里踏实。然而守财奴从来不会真正感到踏实,即便守着一堆钱,他们还是忐忑不安,觉得不够保险。

人们向往金钱自由,可惜某些人有钱后反被金钱奴役,屁股不敢离开钱椅,只剩金钱,没有自由。人生遗憾,此为其一。 (《洛阳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