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8-12
□五柳七
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司马迁不以为然,为游侠列传。认为“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这句话总结了游侠的四大特质:重然诺、轻生死、抑恶扬善、轻财好施。
自《后汉书》开始,正史不再为游侠列传。曹操少年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侠和无业青年画上了等号。不要产业要什么?很简单,要的是人脉。
学者王学泰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说:历来谈论游侠,往往注重谈“侠”字,而忽略了“游”字。“他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善于交游、有人追随”。
注意划重点,游侠逐渐重游不重侠了。《三国志》里连袁绍和袁术这样的世家公子都有侠名,凭什么?凭的是饭圈的力量。
三国时期,游侠不仅有饭圈,还有“饭团”。甘宁有“轻薄少年团”“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许褚有“剑客少年团”“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皆剑客也。”
东汉史家荀悦将游侠列为“德之贼也”:“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都说侠重义,讲义气很容易跑偏,不讲道理(公义),而是讲交情(私义),就是荀悦点出的症结——结私交。鲁迅先生在《流氓的变迁》一文中说得辛辣:“……惟侠老实……到后来,真老实的逐渐死完,止留下取巧的侠。汉的大侠,就已和公侯权贵相馈赠,以备危急时来作护符之用了。”事了拂衣去,不留身与名?这么耿直的侠,越来越少了。
(《北京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