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兰州战役:解放大西北最关键的战略决战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7-19

□赵前前

▲兰州市华林坪革命烈士纪念塔 (资料图)

奠定整个西北解放的基础

兰州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为东西南北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为保住西南四省,国民党政府在广州召开西北联防会议,拟制了兰州决战计划,企图以甘肃马步芳部、宁夏马鸿逵部和陕南陇南胡宗南部挫败第一野战军于兰州外围。

1949年8月5日,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发出解放大西北的政治动员令:“我军决定乘胜追击,直捣匪军巢穴——兰州、西宁、宁夏。”从战役发生到8月26日结束,兰州城区守军被全部肃清。

兰州解放后,我军乘胜相继解放民和、化隆,直捣西宁。9月5日,第1兵团解放西宁。9月中旬,青海省全境解放。

兰州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在西北战斗力最强、反共最坚决的马步芳主力2.7万余人,打通了我军进军青海、宁夏和河西走廊的门户,使国民党在甘、宁、青、新的各级政权彻底消失,为彻底解放西北奠定了基础。

在西北战场进行的战略决战

在解放大西北的战场上,兰州战役持续时间长、战斗范围广,从沈家岭战斗、狗娃山战斗、窦家山战斗到营盘岭战斗,发生的恶战前所未有。

1949年8月23日凌晨5时,狗娃山战斗打响。700多名敌人上山偷袭28团3营阵地,排长张保英组织全排拼死抵抗,全团迅速投入战斗。

8月25日,沈家岭被攻克,28团战士顺势反攻,将敌人全部赶下了狗娃山。

25日凌晨5时,沈家岭战斗打响。第4军10师31团和敌军恶战,伤亡惨重,全团只剩下不足300人,他们重新编并战斗单位,以顽强的斗志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中午,30团前来增援,下午6时,我军完全占领沈家岭。

25日12时30分,窦家山战斗打响。第63军占领敌人3个阵地。敌军调集机动兵力,组织敢死队、督战队、执法队驱赶士兵进行反攻,并利用诵经宣誓、重金收买等手段促使官兵与解放军拼命。战士们和敌人展开肉搏战,连续打退敌军6次大反扑,最终夺取了窦家山。

25日凌晨,营盘岭战斗打响。我军2个团分别在营盘岭第一道峭壁及营盘岭东南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最终夺取了胜利。

兰州战役是我第一野战军同西北国民党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展开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战略决战。

彰显我军和群众的英雄气概

兰州战役能够取得伟大胜利,离不开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英明决策,离不开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和在前线机动灵活的组织指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兰州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兰州战役能够取得伟大胜利,还离不开人民军队的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在攻兰战斗中,我军广大指战员万众一心,前赴后继,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许多营团干部始终冲杀在第一线,展现了高度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战斗中,第31团团长王学礼、第30团政委李锡贵、第32团副团长马克忠壮烈牺牲。战斗英雄陈全魁把两个手榴弹捆在一起,连续投出30对,自己身负重伤仍不下火线。某部7连指导员曹德荣身负重伤仍身贴崖壁手托炸药包,牺牲自己,为第6军攻占三营子阵地和皋兰山主峰营盘岭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兰州战役取得胜利做出重大贡献。解放区先后动员民工700万人,筹备大车约100万辆、牲畜200万头和各种小车不计其数。在兰州战役中,仅从山西、陕北、陇东等地区就动员了15万群众一路保障,相当于当时兰州市的总人口。彭德怀感慨地说:“如果没有西北群众的支前参战,我们要想取得胜利,做梦也是梦不到的!”兰州战役在解放大西北的历史地位永载史册,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的英雄气概名垂青史。 (《学习时报》)

链接:

兰州市华林坪革命烈士纪念塔正北面碑文:

《兰州解放记略》

一九四九年秋,我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奉党中央之命,受人民之托,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挥师向祖国大西北挺进。先经扶眉战役全歼胡宗南匪军四个军,次经固关战斗,再歼马步芳匪军一个师,为解放兰州初奏凯歌。自此,敌军闻风丧胆,节节败退。我军乘胜追击,直趋兰州。于八月二十日,对盘踞兰州之马步芳匪军形成强大包围。二十四日,我军分东西南三路向敌攻击,经浴血苦战,反复争夺,于二十五日攻克敌军主要阵地沈家岭、营盘岭、马家山,并连夜乘胜向市区发起总攻,神速控制黄河铁桥,截断敌军退路。二十六日晨十时,战斗结束,全歼马匪主力,兰州宣告解放,整个西北之解放亦由此奠定基础。在兰州战役中,我军前赴后继,奋勇争先,许多同志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其丰功伟绩永垂不朽,丹心碧血,辉映共产主义世界万年无疆。   

一九五九年十月一日 立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