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捕捉瞬间 定格历史

——高志勇摄影作品集《河东印迹》序言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7-15

■秦建华

  毋庸置疑,历史乃为民族发展与演进的轨迹。对历史的系统记录,发轫于文字的产生。然而,以文字为载体所记录的历史,其抽象的形式则洵然依赖于人的大脑之想象力。而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摄影技术应时而生。对历史瞬间的定格,即便再生动的文字描述都难以企及相机捕捉到的画面之精准与具象。

20世纪初,用相机记录历史在西方社会成为一种时尚。多少战地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拍摄战争的惨烈,记录战士的勇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照片。在中国,用相机记录历史,虽代不乏人,但系统记录某个区域某个时段的人,则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高志勇君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几十年如一日,从黑白到彩色,把思考的目光投向历史,投向生活,投向自然,不断用光影记录社会,用镜头彰显担当。

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展览《河东印迹》,徜徉在这光影变幻、色彩灵动的世界里,宏阔的历史场景与多姿的历史画面纷纷映入眼帘,其视觉的穿透力与心灵的震撼力,无不令人击节称绝。你会为高志勇君野外采风的耕耘硕果而赞叹,更会被他深入生活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摄影是“刹那”的艺术。愿观者能从中感悟到“刹那”与“永恒”的艺术魅力!

概而言之,本书的巨大价值,略有四端:

1.文化价值

众所周知,河东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名胜古迹指不胜屈。本书首篇《盐运之城》,以全景式的手法记录与见证了河东这方水土上的文化事象。

后土祠,乃黄帝扫地为坛之圣地,历代皇室多有祭祀,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秋风辞》,更是流响千秋、垂青史册。书中的一组后土祠之照片,气势恢宏,厚重云生,既宏观俯瞰了后土祠的雄浑壮观,又形象诠释了历届后土文化节的非凡气韵。

虞舜躬耕历山,德撒四方,孝感天下。舜帝陵庙,香火赓续,历久弥新。书中一组舜帝陵之照片,既令人观瞻到舜帝陵庙的慷然大气与虞舜抚弦吟诵《南风歌》的王者风范,又使人目睹到古松的巍峨挺峻与公祭事宜的鲜活灵动。

关圣大帝,精忠贯日、义薄云天,历代王朝屡予谥封,普通民众顶礼膜拜。解州关庙,王宫帝阙,堂皇富丽,堪谓“四海只今多庙貌,英灵还属旧河东”。书中一组解州关帝庙之照片,既令人领略到关庙之最的宏敞豪象,又让人不胜感叹气肃千秋的雄浑与荦迈。

鹳雀楼,誉冠中国四大名楼之首,并因王之涣的一首诗而驰名天下。书中一组鹳雀楼之照片,既见证了昔日鹳雀楼重建的艰辛与落成典礼的隆重,又展示了今朝鹳雀楼的气势与辉煌。

总之,书中记录河东文化符号与标识的内容目不暇接,恕不一一述及。无疑,她的出版面世,对讲好河东故事,传播河东文化,品鉴华夏历史,其功大矣。而唯大方显好,唯好方可阅。大者善哉!

2.史料价值

众所周知,史料的收集与积累,对修史编志的奠基性作用举足轻重。本书中的“爱国竞技”“同筑富路”“黄河人家”及“忠诚警徽”等篇章,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全景式地记录了河东地区社会变迁、经济方式以及治理体系的渐进历程,具有不可或缺的史料价值。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三农”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均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皆因它关乎国家稳定与民生福祉,亦理所当然地成为本书聚焦的重心之一。书中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诸多照片,栩栩如生地反映了农民、农村、农业的真实图景,既彰显了农耕方式的滞后与农业现代化的势趋,又展示了农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喜悦与为国献力的热情。

教育事业,百年大计;国强民富,教育为本。而农村中小学的生存空间与育人质量,更直接影响着中国人民奔小康的步伐。书中作者怀揣人文情怀拍摄的一组农村学校生活之照片,既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端,又呼唤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尽力缩小城乡差距,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

要想富,多修路,恰如民间歌谣所云:“路是蔓,财是瓜,有蔓才结瓜。”书中作者不辱新闻记者的神圣使命,满怀激情地拍摄了一幅幅农村开山辟路的照片,既再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村干部群众不畏艰辛的冲天干劲,又展示了村民期盼美好生活的动人场景,堪谓一部农村道路建设的鲜活历史。

“有困难,找警察”,这是人们耳熟能详之话语,同时也充分说明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使命宗旨。书中作者以极大的篇幅呈现了20世纪末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既鲜活直观,触目可及,又富具典型意义,不失为一部有关人民警察的信史。

总之,本书以详略适宜的表现手法,构筑了一部真实无虚、可信不疑的史实集成。而唯真方可信,唯信方可知。真者善哉!

3.民俗价值

民俗,乃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生活样式,其独特性与身份认同性显而易见。而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涵养文化自信方面,功不可没。本书中的“河东习俗”“黄河人家”等篇章,浓墨重彩地勾勒出河东地区别样的风土人情与习俗民规,具有不可估量的民俗学价值。

民谚有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东民俗源远流长、多姿多彩。本书中收录的农家“蒸馍做饭”“结婚嫁娶”“老者聊天”“女人缝线”等诸多镜头,画龙点睛地映射出河东地区农家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样式。

农村集市,无疑是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农民销售农副产品,要依仗它所搭建的平台与提供的便利;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要依赖它来维系与助力。本书中所辑录的集贸市场之照片,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河东地区民间的商品往来方式与乡土特产的热销场面。

河东节庆,历史悠远,尤其是春节习俗,堪称一绝。本书中辑录的春节之画面,既彰显着春联书写供需和谐、相得益彰的文化市场繁荣景象,又凸显了张贴春联寄寓美好新年愿景的喜庆氛围。

总之,从本书中所展示的诸多照片,读者可充分领略河东地区的风俗习惯与人文情趣,其画面之简明,足见作者之匠心。而唯简方为上,唯上方可取。简者善哉!

4.资政价值

众所周知,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于资政育人。本书中收录的诸多内容,尤其是“城区今昔”篇所展示的照片,无不形象反映了河东地区旧貌新颜的变迁。对当政者而言,从中可管窥决策之得失;对普通人而言,从中可感悟今日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继而珍惜当下、踔厉奋发。

城市建筑,无疑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性元素之一。近三十年来,运城市区由小而大,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中收录的数十组今昔对比之照片,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市区地标性建筑的宏伟与壮观。

居民住宅,往往衡量着人们的生活水准与幸福指数。近二十年来,运城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市民的住宅条件与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本书中辑录的多幅照片,充分反映了人们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生活。

总之,本书中所辑录的城市新貌之照片,彰显了历届政府勤政为民,心系百姓的精神风范,其内容之适切,足见作者的政治担当。而唯适方可学,唯学方可用。适者善哉!

心随影游,意伴情动。上述所言,对矣谬矣,翘待淹明!


  (作者系著名学者,运城学院教授)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