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诚实守信走天涯——从《王哲还债记》得到的启示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5-19

□陈开荣

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先后拥有28台大中型塔吊;历时5年,便一举还清了1000万元的巨额债务……看了《王哲还债记》的通讯,一个诚实守信、风华正茂、朝气蓬勃、顶天立地的农民企业家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常说“后生可畏”。看看王哲勇于担当的气魄,我深感这个夏都后生不仅可畏,更令人敬畏。从他敬业创业、泰山压顶不弯腰的事迹中,人们至少可以得到4个方面的启示:

敬业方能成业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都要具有诚实劳动的态度。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作为农家子弟,就必须根据各自的特长与爱好,慎重地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职业。在这方面,王哲无疑是经历了痛苦的选择过程。

由于过早地辍学,学业未成,他只能跟着村民们从事卖蒸馍、打饼子等技术含量不很高,并且比较辛苦的营生。而在蒸馍时不慎摔断腿,这就曾一度使得他心灰意懒到了极点:宅在家里,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成为乡邻眼中“不听话的孩子”。为此,一些好心的村民曾当面说他:“你再这样下去,以后连媳妇都说不下。”

高尔基有句名言:“苦难是所大学校。”经过那段不堪回首的痛苦往事,王哲大概逐渐明确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道理。因此,当生命中的贵人一出现,为他指出新的谋生之路时,他当然就会倍加珍惜。

2005年,经亲戚介绍,王哲到工地去开塔吊。“活儿虽苦,但待遇还可以”,他便由此与塔吊结下不解之缘:先是开,又学着修,后又萌生出租赁塔吊的主意。心想方能事成,敬业方能成业。没多久,他便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塔吊。

眼高方创大业

茅盾先生在《论眼高手低》一文中曾指出:“一提眼高手低,人们往往认为是贬义词,好像是形容某人志大才疏。其实,眼高手低,正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改造客观事物的必然规律。只有眼高了,手才能高。眼不高,手永远高不了。”

也许是坐在高高的塔吊上能登高望远,视野开阔,也许是“从小卖蒸馍,啥活都干过”,见多识广,也许是看清了国家日新月异发展的大好形势,自萌生出租赁塔吊的主意后,王哲的租赁生意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一发而不可收。从2005到2012的7年间,他就拥有11台塔吊。

那个时节,“只要转着,钱就不断”的喜人形势,使得春风满面的王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想干,越干越想大干,再创大业的雄心便油然而生。基于“市场的行情肯定会越开越好”的判断,尽快提高塔吊吨位便成为他的必然选择。于是,他投着款、借着款、赊着款,到那年年底,他一口气就从厂家拉回17台大型塔吊。王哲真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胆儿可真够肥的了!

担当方能继业

王哲经营的塔吊租赁业务,主要是面向房地产行业。随着该行业供给侧的逐渐饱和,曾经火爆过多年的房地产市场,到2013年年底,便极不情愿地陷入低谷。而王哲新购的大型塔吊,没了用武之地,大多数只好趴窝被雪藏。没了进项,1000万元的巨额债务,便像泰山压顶,扑面而来。

“不用怕!只要我王哲人还在,就少不了你的。”面对着上门的债主,王哲不躲、不避,而是开诚布公,坦诚相待,且底气十足。

他的底气,或许是来源于胡丙申替人还债精神的激励。老胡所在的师冯村与王哲所在的兴南村,分别位于鸣条岗的东西两侧,相距不远。而老胡10年还完债的2012年,与王哲开始欠债的2014年,时间也相隔比较近。对老胡替他人还完39万元债的感人事迹,在商场上已属于崭露头角的活跃人物,王哲对其当然是耳熟能详。这就决定了在诚信精神的传承上,王哲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他的底气,来源于对市场的冷静分析。“潮落总有潮起时。只要人和设备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为此,对厂家的几拨来人,他不躲不闪,开诚布公。对想拉设备的厂家,他便耐心与其分析市场行情,达成共识。因为他知道,设备在,希望就在。一旦设备拉走了,那就真完了。在这点上,王哲绝对是精明的。

他的底气,还来源于乡亲们纷纷伸出的援手。人们常说,患难识知己。在那段债主上门、“磨扇”压手的困难之日,为给孩子筹措3000元学费,王哲不得不向发小张鹏鸽开口。而给别人打工,卡里只有6000元的张鹏鸽,只给自己留下1000元生活费后,其余就全部转给王哲。

就是没事可干,到朋友张海峰店里“混吃混喝”,张海峰也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招待。所有这些,都无形中为王哲增添了渡过难关的信心与勇气。

他的底气,更来源于对党中央为实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所实施的战略措施的高度信赖。王哲塔吊租赁业务搞得风生水起之时,正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中央制定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曾为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2016年,浩吉铁路运城段的开工建设,为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平陆段和解州段的先后中标,既使得雪藏3年的设备大显身手,也使得王哲苦尽甘来,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从善方建功业

《千字文》曰:“福缘善庆。”在那困难的日子里,王哲之所以能得到朋友们的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就在于他在为人处事方面从善如流,广结善缘,落了个人好心善的好名声。

“家有银钱万贯,总有一时不便。”人在旅途,免不了相互凑借。

王哲借过别人的钱,朋友也欠过他的账。为了周转,他曾拿着欠条登过欠账人的门。可当看到对方正在啃干馍,就啥也没说,直接从兜里掏出500元留给对方,便拍屁股走人。目睹此情此景,随行的好友张海峰,当然是深切感受到王哲是可敬更可交。这真是行高名自高!

对朋友是与人为善,在帮助处理一些社会矛盾时,王哲也是以诚相待,尽量做到尽善尽美。一家有恩的厂家,曾让他帮助寻找一个欠债人。而这个欠债人,也是他的朋友。为此,他确实是动了番心思。于是,先给厂家吃颗定心丸:“人可以见。”接着,一个“但”字之后,便向厂家提出见面的“两不”条件:“一个月内不能催债,也不能拉走设备。”最后,再阐明理由:“否则”,即不这样的话,“我将失信于朋友。”王哲思维缜密,简直是滴水不漏,使厂家不得不信服。而对于那个欠债的朋友,则是先推心置腹讲明“以后的路还长,债务不能躲”的道理,再告诉已与厂家谈成的“见面不拉你设备,一个月后想办法还钱”的协议。这样,就促使该朋友与厂家很快见了面。王哲年龄不大,本事可不小,一手就“和”了两家,使得两家皆大欢喜,都以笑收场。

不经意间,王哲就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年龄不大的“和事佬”。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