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代开学季的那些趣事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2-19

古代私塾

又到一年的开学季,不少学生和家长都在为新学年的到来忙得不亦乐乎。孩子开学是大事,古人也是非常重视的。

何时开学?

现代统一的都是“秋季入学”,但古代的入学时间与学期的长短,各个朝代并不一样,也因为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一切围绕农事展开,小学教育亦然。入学时间,除“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

在汉代,这三个入学时间很流行。据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具体入学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从中可以看出,汉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利用农闲时间,这也是中国古代教学的一大特点。

三种开学时间,以“八月暑退”与现代开学时间最接近。如果是春季开学,一般在“正月望后”,即正月十五之后。

到了南北朝时期,开学时间相对统一,“冬季入学”成为主流,《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

后来,冬季入学成为古代乡村小学较为普遍的选择,但具体时间与汉代有所不同,农历十月份开学。

开学日期的选择,与学期的长短相关。古代的学期与现代完全不一样,短者3个月,长者一年。冬学多“三月制”,相对较短,以明代为例,一般从每年的腊月到次年三月。如果是“八月制”和“十二月制”,一般都是春季入学,八月制一般“上元入学”,“八月终解馆”;十二月制一般“正月望后启学”,“岁暮罢馆”。

古代学校交学费吗?

在民间,私塾教育由于是个人性质的教学行为,收费自然是在所难免。当年孔子提到的“束脩”后来就变成了学费的代名词。

学费的征收标准其实和现在也是有些相似的。只是现在国家实行9年义务教育以来,全国公立学校收费标准基本一致,但不同地区仍有区别。

古代也是如此,学费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是直接挂钩的。比如富庶地区的私塾多以银两钱币作为学费,称为“脩金”。而一些贫困地区的人家没什么银两,就只好拿粮食蔬菜来代替了。明代黄佐在《泰泉乡礼·乡校》中写道:“其束脩务从俗加厚。在城大馆官给银二十两,有司以礼待送。在乡则约正等率各父兄出谷及菜钱。”记录了这一习俗惯例。

古代开学都有哪些仪式呢?

古代都学什么呢?古代的教育是非常重文轻理的,数学、音乐等被认为是副课。作为启蒙教育,古代小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识字、作文。当时的识字教材一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简称“三百千千”。有学当然有考,古代的考试当然也是少不了。

古代小学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急就章》《千字文》都曾是小学课本。每学期的课程和教学进度,依学生年龄和入学的早晚而定。

据《宋会要·崇儒》,宋代国子监小学“条制”要求:“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所以古代的孩子不比现在的孩子们轻松。

古代学生假期比现在少

不同于现在的学生,除了法定节假日还有寒暑假,古代学生的假期要少得多。古代小学有的是平时休假,有的则是集中到年末一次性休完,中间除非有紧急情况才能请假,否则都视为旷课。

如明代的小学,每个月只有谒圣这天放假,而到了清代,每个学校根据自身要求会有不同的上学时间和放假规定。比如清代人唐鉴所办的义学,规定每天5:00~7:00到校,17:00~19:00回家。每年正月十五开学,一直上到腊月十日才结束。所有的休假时间只有每年年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有的学校则规定每天7:00~9:00入学,15:00~17:00回家,另外每个月仿照古人休沐之意,放假3天,其他时间不得擅自离校。

古代的“入学礼”

在古代,“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可以说是古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

朱砂开智也叫朱砂启智,是开学仪式中最后一道程序。具体做法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因为“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而击鼓明智的风俗则来源于《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意思是通过击鼓,用鼓声警示,引起学生对学业的重视。描红开笔,是指老师带着同学们写下人生的第一个字,一般都是“人”“一”等简单字。(《株洲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