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坚决筑牢安全稳定底线红线
——我市“三零”单位创建工作纪实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1-20

记者 邢智轩

“三零”单位创建是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创新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山西的有效举措。

“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因地制宜、认真谋划,全面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扎实推动“三零”单位创建工作不断深入有效开展。2020年1月至11月,全市上访952批、2004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436批、2617人次,分别下降60.13%和56.63%;全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9起、死亡31人,同比分别下降16起、29人,下降35.6%和48.3%;全市共发刑事案件5864起、治安案件12623起,同比分别下降1530起和2845起,下降20.69%和18.39%。

层层压实责任 形成创建“一盘棋”

“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坚持把“三零”单位创建作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明确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平安建设重要考核内容。我市先后召开6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和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研究“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制定下发《运城市“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企业、单位创建工作导则》等3个文件,进行周密部署。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3个工作专班,推进“三零”单位创建工作落实。

市委书记丁小强先后7次对“三零”单位创建工作作出相关批示,25次在相关会议上对“三零”单位创建工作提出要求,并专程到盐湖、永济、绛县、万荣、夏县、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进行调研指导,亲自谋划和督促指导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市长储祥好4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研究推进“三零”单位创建具体事宜,并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现场督促解决问题。各市级领导分别深入包联县(市、区)和分管领域实地调研指导。

市委政法委不断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完善“十项制度”,推动“三零”单位创建工作扎实开展、落实见效。市信访、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高度重视,推动领导责任、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落实落地。各县(市、区)坚持将“三零”单位创建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头戏,与党建、经济等中心工作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推进落实,在全市形成了党委负责、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三零”单位创建工作良好局面。

持续宣传发动 营造创建氛围

全市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站开辟专栏进行常态化宣传,组织机关干部到农村、进单位、入企业宣讲宣传,组织社会团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到基层深入宣传,组织基层群众进行自发宣传。截至目前,全市已悬挂宣传横幅标语3万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40余万份、制作电子屏和公示栏1.7万余块,电视新闻报道500余篇、报纸报道400余篇、新媒体报道3000余篇,发送宣传短信78万人次、组织文艺演出121场次、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649场次。 

市公安局组织全市163个基层派出所全面开展“向人民汇报”主题活动。市信访局组织开展“循法信访、依法办访”主题宣传活动。市应急管理局在《运城日报》对“零事故”创建工作和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各级各部门还通过编排节目、组织干部职工下基层宣讲、印发倡议书和进行电视公开承诺等,宣传“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三零”单位创建工作的认识、了解。

立足源头防范  深入化解矛盾

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创建要求,全面部署开展矛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从2020年5月6日到7月底,分安排部署、排查摸底、整治化解、评估总结4个阶段,深入排查涉疫情纠纷、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和可能引发上访的苗头性问题,以及容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和可能引发刑事治安案件的各类矛盾问题,集中整治化解,切实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发生,力求在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理上精准发力,为“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共排查发现各类矛盾隐患问题14373个,各相关部门针对性采取措施,明确责任,限期整治,已整治化解13664个,整治化解率95.1%。

“三零”单位创建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多元化解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实战举措。“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进一步统筹基层综治力量,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基层自治自理能力。先后在市、县、乡、村,依托党群服务、综治中心、信访机构、司法组织、法治服务、心理服务等资源,全面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坚持访调对接、诉调对接,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让群众只跑一地、只进一门、只访一次,使反映的问题解决到位。目前,全市县乡两级级矛调中心全部建成并开始运行,村级矛调中心建成2398个,占全市村(社区)总数的99.8%。

为了把开展普法宣传与增强群众依法解决纠纷意识有机结合,把调处矛盾纠纷与宣传法律法规有机结合,我市持续深化法治大宣传。目前,全市95%的村(社区)都普遍利用法治宣传栏、橱窗、电子显示屏、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一条街、法治文化角等形式,广泛开展法治讲座、编制戏剧、小品、短剧、法治微电影等系列活动,让法治观念真正地走进基层、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强“一村一警”工作,及时应对群众的报警求助、法律咨询、矛盾化解、法治教育等,提升群众见警率,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力加强“两会一队”建设,推广大院院长制、治安户长制、平安大喇叭、户户联防等措施,不断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和水平。在全市农村(社区)逐步建立完善社会心理预警疏导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心理服务工作水平,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加强网格精细化管理,全面打造社区居民“微自治”模式,有效激活了社会治理“末梢神经”,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

加强源头管控  力保生产安全

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政治责任,狠抓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等各项重点任务,坚持源头防控、精准治理、依法管理、群防群治,努力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以上事故,推动全市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应急管理部门坚持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核心,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零事故”单位创建工作为重点,深刻吸取重大典型事故教训,紧盯危化、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严密组织开展了城乡建筑领域、文保单位、摩托车电动车、露天采石场等各类专项治理,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惩治了一大批违法行为。目前,共排查企业(单位)14258家(次),排查一般隐患22581项,责令停产整顿89家,暂扣吊销证照76家,关闭取缔24家,所有隐患均实行逐项销号和闭环治理。

“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帮我们企业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培训安全管理人员,还帮我们查找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稷山县某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表示。  目前,全市应急管理部门推动43家企业实施了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在60家重点高危企业高标准构建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并以点带面向所有高危企业推动。聘请国家级、省级专家,深入全市87家重点危化企业开展了2轮安全指导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持续深化煤矿、非煤矿山、冶金工贸等重点企业安全“体检”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强化岗前教育培训。其中,经专业机构培训的一线从业人员107140人,考核合格并取得资格证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11133人。精心组织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制作警示教育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不断提高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构筑安全生产全民防线。

全市“三零”单位创建取得的成效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和好评,也不断激发了全社会支持参与的积极性。创建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将为推动运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