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横渡春秋 尽得风流

——读赵战生先生历史随笔有感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2-29

□李安纲

时常在报刊上拜读到赵战生先生的历史随笔集,感触尤为深刻。

赵战生老师曾经是我崇拜的偶像。我们是乡党,他家在学张村,我家在西窑村。他有个兄弟叫小牛,那他就是大牛了。这“牛”人都很厉害,小牛是学张村小娃里摔跤第一,我代表西窑村跟小牛比赛,侥幸胜了,便成为朋友,后来还做了同学。大牛高中毕业后,在我们西窑村小学教书,官名赵战生。以战而生,战而能生,战斗生存,是个何等样的人呢?

我带着景仰去学校拜访他。他个子虽然不高,但衣冠整洁、文质彬彬,与那个牛里牛气的小牛完全不同。一进房间,桌子上那一摞摞写满文字的稿纸,令人肃然起敬。他说他在创作小说,并讲了讲谋篇布局、主题情节、起承转合的个中三昧。

我们天天看小说,突然见到一个能写小说的作家,那会是什么情景!真是大开眼界。于是,那会儿读高中的我把他视为偶像,开始创作小说。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写小说不知道眼光境界大!虽然我没能成为作家,但创作小说的基本训练,对我后来在农村做大队领导、在大学开设写作课程、讲授四大名著特别是《西游记》都具有指导作用,功不可没。

后来,赵老师因为创作丰富、文笔高妙,被当年的《运城报》招为记者、编辑。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先担任学张大队团总支书记,再做大队主任,管理4个自然村,11个生产队。因为有过创作小说的训练,思路清晰,管理起来得心应手,赢得了驻队县委宣传部、文化局领导的肯定和宣传。于是,便有了我的一篇文章由敬仰的赵老师责编后,在《运城报》上发表的宝贵经历。

再后来,新闻记者的素养,使得赵老师的作品叙事宏大、妙笔生花,情节细腻、感人腑肺。凡经他点染报道的人物事件,都风神俊朗、气韵生动。刘晓庆、谢芳、申凤梅、胡芝凤、侯宝林、姜昆等明星艺匠,焦安国、王天才等医圣仁者,都在他的笔下光芒四射、栩栩如生。其功力已经炉火纯青,实至名归,他也由编辑、文化部主任做到了专职编委,主持《运城日报》副刊多年。

我进入运城师专(也就是后来的运城高专、运城学院),开设写作课、中国文学史课、古代文学课,研究《西游记》,主编《运城学院学报》。我由讲师做到了教授,由文学博士做到哲学博士后,主持河东文化研究,寻根古中国,发现河洛书,揭秘内经图。这些成就,大多得益于当年创作小说、试图成为作家的基本训练。这当然得归功于赵老师的启蒙和榜样的力量。

赵老师退休后,咀嚼历史,品尝诗文;拾遗捡漏,味道国学。尤其是被他称作“春秋风流”的系列随笔,一篇篇雄文华章,蜂涌而出,弘道畅玄,评史论文,借古喻今,移风易俗,读者反响强烈,点赞好评如潮。

“春秋”者,一年四季也,古代各国之编年史也,孔子所著之鲁国编年史也。清朝张宜明《三字鉴》曰:“我孔子,生东鲁。定《五经》,传千古。作《春秋》,严笔削。寓褒贬,别善恶。”所谓前朝之史,皆是今朝之人所著,必然寄托作者之史识文心,从而褒善贬恶。如《孟子·滕文公下》所云:“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

“风流”者,风采流行也,风俗教化也,风度仪态也,天才异禀者也。唐朝诗圣杜甫《咏怀古迹》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宋朝苏轼《水调歌头》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此文唯述其能以小说家之眼光布局,阐述历史,褒贬人物,而横渡春秋,尽得风流者,与读者共勉。

(李安纲,陕西师大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后;退休前系运城学院中文系教授、《运城学院学报》主编;荣任中华老子国学会会长、中华西游记文化促进会会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