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刘峰:“斗”出脱贫心劲来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11-16

记者 李宏伟

刘峰(左)雨后查看村中受灾情况(资料照片)  张 毅 摄

在我市乡村脱贫攻坚战役一线,有这样一位扶贫干部,他坚守山村脱贫攻坚战场,甘做扶贫路上的一滴水、一粒沙,甘做老百姓身边的贴心人,不让一名贫困群众掉队。

他就是夏县泗交镇温峪村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队队长、运城市体育运动学校(下简称运城体校)副校长刘峰。

5年来,这个个子高、嗓门大、敢说更敢干的豪放汉子,把“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竞技体育精神融入帮扶工作中,以“天不怕地不怕,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斗志,以满腔的热情带领全村群众,斗散、斗穷、斗懒,真正斗出满满的幸福来,斗出源源不断的力量来……

刘峰(左)带领村民对旅游路进行绿化(资料照片)   张 毅 摄

激活核心力

群众心情好了

泗交镇温峪村,地处中条山腹地,山青水绿,环境优美。这里与垣曲县接壤,山高沟深,泉水甘洌,村后的水库源源不断地为夏县县城供给着天然山泉水。历史上这个小村因银矿而出名,在明代,山西全省六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源自银矿,朝廷曾派遣1200名官兵驻守温峪村看守银矿,至今仍留有遗迹。

然而,多年来,由于交通等各方面的原因,曾经远近闻名的温峪村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渐渐落伍。全村176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36户。

5年前,初到温峪村,眼前的景象让刘峰着急上火,留守老百姓过着一种“神仙”般的悠闲生活,“人堆儿跟着太阳转”——天凉时,哪儿暖和哪儿一堆人;天热时,哪儿凉快哪儿一堆人。偶有山外来客,一堆人便齐刷刷抬眼望去。贫困户“安贫乐道”,普通户“随遇而安”,似乎没人觉得不正常,没谁试图去改变。

于是,刘峰带领工作队员深入调研,琢磨民意。摸底得知,其实村民不是安于现状,而是对这个村的混乱无序失望了。

闲聊时,村民们常常回味起那些激情澎湃的日子。

上世纪90年代到2007年左右,温峪村的各项工作全县领先,村党支部曾经是全县红旗党支部,村里好多开创性的壮举在夏县大放异彩:铺设全乡第一条柏油路,建成高标准的学校,自来水引入家家户户……

时任老支书梁成有,行伍出身,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连任的十几年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本村山好、水好、瀑布好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在上世纪90年代那个消费水平还不算高的年代,村旅游门票收入,仅凭一人10元、一车5元这样零零碎碎的收入,最多时一天竟达3万多元;村民沿路摆摊,卖小吃以及蜂蜜、山核桃等农产品,旺季一个小摊一天能卖1000余元。

辉煌已成过去。

如今,当年旅游收费的小木屋依然矗立在村口,而当年的风光已经不再。

2007年,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因一场手术卸任之后,村里从此一蹶不振,不复往日盛况。

新班子凝聚力不够,个别干部一言堂,党员失望了,干脆撂挑子,外出打工;村里大事小情,群众稀里糊涂不明就里;再加上寄托着全村致富希望的旅游产业也因故停滞,没了盼头,群众窝火抱怨。于是,上访告状声此起彼伏。

摸清底细,刘峰心里有数了。

随即,他干了件让全村傻眼的大事——另组村级新班子!

众所周知,但凡在村里变动村干部,就会牵一人而动全村。做这个冒险动作,刘峰内心也没少挣扎:“咱到这儿来,是工作还是树敌来了?”最终,一贯的行事风格让这个豪横的汉子迈出大胆的一步——“想那么多干吗?就这么干!其他的,留给历史去吧!”

但是,工作还是要讲策略的,要一步一步来。于是,刘峰和工作队员们耐心和群众代表、党员干部座谈,征求意见。大多是上门工作,一趟又一趟。最终,经过县、镇党委和政府批准,经广大村民投票,改选了温峪村“两委”班子。

改选前夕,刘峰物色了一个群众呼声最高的新村委会主任人选——高年成,他是本村外出创业成功的年轻人,也是村里公认的致富带头人。

高年成为人正派,有经济头脑。他十几岁外出,先是在工地上当小工,后来包工,再后来成立公司,承揽建筑工程,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些年,他致富不忘乡邻,每年使用温峪村贫困劳动力300多人次,工资支出400多万元。

群众看好高年成,还因为他不差钱,没有私心杂念。

高年成也很实诚,他感动于刘峰和工作队员们不遗余力地帮扶以及小山村如今呈现的新态势。当刘峰辗转找到他,动员他回村参与换届竞选时,高年成爽快地答应了。

“人家帮扶工作队远远来咱村,都能为村里发展使这么大劲,咱作为本村人,为村里出点力,理所应当!”高年成说。

众望所归,上任后的高年成,迅速带领班子,为村里做了总体规划。目前,规划正一天一个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步逐项推进着。

领头羊的问题理顺了,贫困户的难题提上日程。

刘峰首先向“假冒”贫困户开刀,通过精准识别将其清理出列。

这波操作,让广大村民认识到这些扶贫干部是来“真扶贫,扶真贫”的,刘峰和工作队让大伙儿刮目相看,竖起大拇指。

“这个工作队,不是耍嘴的!”

村里人不善言辞,表情达意通常靠烟。刚入村时,刘峰和伙伴们是散烟,一天五六盒,见人就发。

经过几件事后,刘峰他们很快变成了“收烟”。有时候,村里走一圈,刘峰的两个耳朵和手指缝里就夹满了烟。这是村里人认可他们的朴素表达

“数天天、混日子”的思想和慵懒邋遢的积习是大多贫困户的通病。要脱贫,先治根。为了扳正他们的思想,刘峰没少动心思。

从哪下手?想来想去,从习惯。

为此,刘峰和驻村第一书记张妍、工作队员冯国宏起初挨家挨户跑,把他们从家里往外赶:不准闲在家,不准扎人堆,到外面去,或者出门打零工,上山挖草药,或者摘山果,下地干农活都行,反正不能闲在家里无所事事。

在让大伙勤快起来的同时,工作队决定从村民文化上再做点文章,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于是到了傍晚,刘峰和伙伴们就在村里大喇叭上放音乐,喊大家到村小广场上跳舞。伴随着动感的旋律,张妍每天站在最前面,带着大家一起跳。一开始,乡亲们左顾右盼、扭扭捏捏、吃吃偷笑,后来就大大方方、自自然然了,再后来还叫着家人一起跳,广场舞的队伍越来越大。

夜幕下,寂静的小山村,只有小广场灯火通明,欢歌笑语在山谷中回荡……

运动,是体校帮扶工作队的强项,除了广场舞,他们还教大家踢毽子,摇呼啦圈。村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温峪村天天像是在过年。

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刘峰和工作队员决定在村里弘扬孝道,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从2018年开始,刘峰带领的扶贫工作队每年都在村里发起“好媳妇”“好公婆”“致富带头人”评选,弘扬正气,压制歪风邪气。

在工作队的组织下,温峪村出台了多年来第一个村规民约。

“眼看着帮扶工作队住进村里以后,村里一天天活跃起来了,完全不是过去那个死气沉沉的村子了。村里人表达不出来,但很明显,每个人的内心都受到很大冲击。”高年成说,“现在,村里除了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白天是很少看到扎堆儿说话的了,大家都忙得很。”

在5年漫长而又艰辛的扶贫日子里,刘峰和工作队员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苦吧累吧也算,关键是还有未知的危险。

温峪,距离运城市区大约80公里,没有高速路,也没有其他路可选,只能走一条很窄的盘山路。前年冬日的一天,刘峰周末返村途中,因路面积雪成冰,坐了四个人的轿车爬坡中突然打滑,不往前走反往后溜。

眼看着,一侧高山,一侧悬崖,后排的年轻同事不顾一切跳下车,捡起路边的石头迅速扔到一侧后轮下,车才堪堪停住……

看看已经伸到崖边的车屁股,冰天雪地里,刘峰和伙伴们一身冷汗。

这事儿,不知怎么就传到了村里。六七十岁的老支书听说后眼泪汪汪,主动要求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譬如打扫巷道。

在刘峰与他谈工资的时候,老支书激动了:“工资?要什么工资?你们为我村命都不要了,我还要工资?”

于是,六七十岁的老支书拖着手术后行走不便的腿脚,每天认认真真地为村子清扫垃圾。但凡党员集体学习,他场场必到,次次建言献策。

去年后冬,连降半月暴雪。大雪封山,刘峰和伙伴们被困到了村里。别说去镇上买菜买面,就算出村也没了可能。他们索性与温峪村深度融合,天天挨个贫困户家里转,盘点哪家有什么困难,及时设法解决。

看他们每天忙得不着家,70岁的老党员梁官生,每天悄悄给他们生着蜂窝煤炉,到时间就及时续煤添火。“心疼他们啊,住在我村,天寒地冻的,没有热炕热饭……”梁官生说。

被感动的,还有贫困户和普通村民。他们能做的,就是不停地给工作队送去吃喝用品。

56岁的村民张保兰,女强人一个,爱人是党员。受帮扶工作队及全村氛围的影响,她也设法为村里的脱贫工作作贡献。

她种了一百多亩烟叶,长年需要雇劳力。过去,她只雇熟练工,因为计时付费,熟练工和新手工钱一样。这两年,有了活,她则会优先考虑本村贫困户,哪怕他们从来没干过。

她的一个启发是:越贫困越自尊,不少贫困户往往是眼高手低身不动,得充分照顾他们的自尊心,否则他们想干也不说。

张保兰还把一个36岁有严重智力障碍的贫困户请去干一些简单的活,这让贫困户全家看到了生活的曙光。这两年,张保兰发给贫困户的工钱,每人每年大约在5000元以上。

为了鼓励张保兰对脱贫工作的支持,刘峰和伙伴们在她最忙的时候,扁担挑水,栽种烟苗,碰上啥活干啥活。每次去,他们还都自费买上一箱箱饮料搬进地里。

激扬内生力

群众心劲足了

5年多来,在刘峰和驻村扶贫干部的积极鼓励下,温峪村贫困户有心劲了,广大群众有主心骨了,村里再没有懒散的群众,大伙在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昔日的“烂杆村”,今日天天都有喜事来。

“你有客啊,给你们抓点毛栗子。”贫困户关保莲看到刘峰带着记者路过家门,兴冲冲地跑上来。

关保莲和张刚军夫妻俩四五十岁,半辈子没出过大山,没技术没文化,上有90多岁的老父,下有两个孩子。刘峰初到时,人高马大、不到50岁的夫妻俩每天就是仰着脸扎在人堆儿里谝闲。刘峰和伙伴们依然记得第一次去她家看到的情形:

“屋里吃的用的地里收回来的,横七竖八摊了一世界,无处下脚;炕上铺的盖的脏的净的,七七八八往下掉;灶台上吃的喝的剩的坏的苍蝇闹哄哄……”

张妍当即捏着鼻子喊:“赶紧收拾啊,瞅你屋乱成啥了!还能进人吗?”

好脾气的张刚军嘻嘻哈哈:“收拾啥收拾?庄家户就是这个样!我媳妇乏的!”气得张妍拎起笤帚要抡他。

张妍一边帮忙洗锅一边训:“懒成这个样,以后你娃连个对象都说不下,谁进你这门儿……”

后来,刘峰和伙伴们多次去,赶他们下地。每次去,都会着重说说他家的卫生。渐渐地,关保莲也可以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现在,关保莲远远看见工作队员来了,就赶紧往回跑,先检点家里卫生,快快地把没来得及收拾的被子给拾掇了。

工作队今年帮他们承包了10个西瓜大棚,一个夏天,夫妻俩都在西瓜地里忙碌着。

客商直接把车开到了地头,关保莲从来没有见过一天一两千元的收入,兴奋坏啦,掏空儿就在西瓜地里扭来扭去拍抖音短视频,挤眉弄眼,还把一脸懵圈儿的张刚军拉到身后当背景。现在她的抖音号,粉丝量已突破两千。

关保莲说:“那些年也不知道是咋过的,不想再过回去了。现在辛苦是辛苦,但有盼头,开心着呢,以后要好好挣钱给娃娶媳妇。”

41岁的周保财,曾经是成功走出小山村的生意人。10多年来,他一直在外经营饭店,最好时每天营业额以万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他先是生意上赔了钱,所有资产赔个精光还背了几十万元的外债,窝心得一塌糊涂。祸不单行,紧接着,他的心脏出了大问题,十几米的路都走不了,抬不起腿,喘不上气。没钱医治,他与老婆及3个孩子一家5口打道回村。

周保财说,在温峪老家,他的心态是完了完了,翻不了身了,这辈子到此为止了。

很快,刘峰和伙伴们上了门。他们是听说之后专门为他建档立卡,办理贫困户手续的。

周保财十分诧异,不是都在脱贫吗?还能新增?

“脱贫不是一刀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这是国家的扶贫政策。”刘峰给他说的话至今犹在耳畔。

从当年8月开始,周保财一家5口被纳入贫困户范围,享受国家扶贫政策。

同年11月,周保财享受国家“136”政策,在运城市中心医院做了开胸手术,原本16万元的医疗费用,个人仅承担了6000元。

如今的周保财,3个孩子在县城免费上学,媳妇在县城摆摊照护孩子,他本人在家康复。村里为照顾他,让他担任村护林员,每月有份固定收入。

生活暂时安定下来,周保财内心再次燃起希望:“工作队利用国家的扶贫政策,救了我的命。我不能就这样一直窝到家里等救济。等我身体恢复了,还要出去拼!”

记者在温峪村采访时,路过贫困户王保国家的小院,只见高高的竹子旗杆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蓝天为幕、青山做衬,很是显眼。

50岁的王保国住在这套崭新的安置房里,和86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王保国早年因家贫兄弟姊妹多落单。他初中文化,自闭自卑,没出过门,不善言辞,喜欢写写画画,几十年如一日在山里自给自足、自娱自乐。

他的生活因刘峰和工作队的到来而改变。工作队先是安排他到运城体校后勤科工作,两年后,他因母亲需要照顾回村,工作队又安排他当了护林员,工作尽孝两不误。

王保国从小热爱书法绘画,这个爱好伴随了他几十年。但,仅限于自赏。刘峰和队员鼓励他精益求精,让作品走出家门,创出收益。他们开车拉他去县城,带他去文化馆投稿,介绍他入农民书协,一有机会就帮他营销。

几天前,王保国的一幅毛体书法作品在县城被人买走,另一幅书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被预定,还有饭店向他预定新的作品。

局面渐开,王保国精神振奋。如今,王保国决定提高技艺,在书画领域蹚出一条新路。感慨于自家生活的巨变,两年前,他从运城返回时,专门买了这面一米多宽的国旗,升起在自家院子里。他说:“工作队让我享受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国旗是国家的象征,爱国旗就是爱党、爱国家。我要每天升旗,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国家,不忘党恩……”

激发产业力

群众心气高了

让群众短期脱贫之后不再返贫,真正实现长远脱贫奔小康,是刘峰和工作队员一直怀揣的初心和使命。

靠产业,只有长远的产业,才能成为群众长久的“摇钱树”。但鼓捣什么产业呢?这是刘峰和工作队员一直思考的问题。大家经过与村里反复讨论,征求群众意见,种种方案被一个个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

温峪村最大的特点是山多地少,土壤贫瘠;山村四周被天然林和水源地环绕,发展养殖业及特色种植业均受限制。传统产业不行,只能另辟蹊径。这时候,旅游业再次被纳入议题。

温峪村老百姓曾尝过旅游的甜头,发展旅游有着一定的经验。最关键的是,村里发展旅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山青水美,生态原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泉水叮咚,鱼翔浅底,飞鸟枝头鸣叫,松鼠探头探脑,野猪摸黑“骚扰”……

因此,重振旅游业当是温峪村脱贫致富的首选。

刘峰和工作队员多次与温峪村“两委”班子、老党员、老干部及泗交镇分管脱贫工作的副镇长秦立平沟通讨论,又经过多次和群众座谈,形成方案后又找专业机构论证,向上级部门汇报,最终形成统一的意见及总体部署——沿着天然的2.5公里河道,打造优美的水源地风景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工作队和村里的旅游发展远景部署,大大激起了群众的热情。全村没有人不支持,大家纷纷表示,愿为村里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两年来,围绕总体规划,村里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贯穿整个开发过程的原则是:花最少的钱,干最有效的事;不铺张浪费,不破坏生态。

搞旅游,路得好吧?2017年,运城体校陆续斥资30万元将规划中沿河道的旅游路铺设完毕。

远客来了得吃饭、休息吧?温峪村的小学闲置多年,刘峰打报告,2020年运城体校又出资5万元将校舍修缮一新,改作客房。又按照相关标准,在院内搭起凉亭、建好舞台。如今,整整齐齐20间房,床铺配备全部到位,后厨锅碗瓢勺灶具准备就绪,只等客来。

那么,客人来了看什么、玩什么?看景、玩水、钓鱼,吃山货。去年,村里已沿着河道,建成了一个8亩荷塘。今年,莲藕已经长成,花开季节,千娇百媚,蔚然成景。莲藕生长季节是景,收成季节是钱,一举两得。目前,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正组织群众平整土地,准备再扩10亩荷塘。时下,温峪村村民一个个干劲十足,大伙儿抓住农闲时期,整饬土地,修整荷塘,干得热火朝天。

同样的规划还包括河道两边绵延2.5公里总共200亩的油葵。春季,村里统一提供油葵种子和肥料,统一播种。待到七八月份盛夏时,正是以凉爽著称的温峪一年中的旅游黄金期,此时,油葵正开成了金黄的花海。油葵成熟季,旅游旺季已过,群众照收不误,一样的两全其美。

这样,同样的面积,不管是种莲藕还是油葵,仅直接收入都比人们之前随意种植的大豆玉米要高很多。

已经建成的,还有1亩鱼塘。鱼塘在荷塘上方,与荷塘连通。因山泉水太凉,不宜养藕,所以先流进鱼塘,过渡一下再流进荷塘刚好。在温峪村的水库上游,一个10亩大的鱼塘内,娃娃鱼膘肥体壮,中华鲟一条七八十斤。经过治理的2.5公里河道如今已清澈见底。水上,野鸭、水鸟聚集;水边,白顶鹤、长腿老鹳漫步;水里,小鱼游来游去,小蟹随时出没。

不知是不是被这里迷人的风景吸引,去年,若干只野生猕猴来此逗留,月余不走。这事点醒了高年成,他突然有了一个“不地道”的想法——再建一个猕猴园!

如今,沿河栈道、环湖栈道的搭建已准备就绪,山坡的阶梯工程也提上日程。

采访结束时,刘峰信心满满地向记者展望未来几年温峪村的变化:

届时,温峪村有名的景点斩公槐、古银洞将恢复开放;

届时,温峪村水源地风景区将与附近的架桑漂流连为一体,留住游客两三日不走将成现实。根据架桑漂流近年来每年至少2万人次的游客量推算,仅门票都将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而由此带动起来的相关收入,也是非常可观;

届时,贫困将彻底远去,温峪村将再现辉煌;

届时,这里将不再是你愿不愿来,而是你来了愿不愿走的地方;

……

“到那时,我们已帮扶结束,但我会经常来,再看看这里的一草一木……”说着说着,刘峰就红了眼圈。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