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0-17
文/本报记者 张 莉 图/本报记者 姚普超
9月19日,以“引领绿色 创新未来”为主题的大运新能源汽车投产下线仪式在大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隆重举行。
当天,该基地远志M1、远略S1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标志着“大运制造”厚积薄发、锐意创新,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也标志着大运集团作为山西省本土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的代表,已成为全省能源革命的“排头兵”。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从多个维度探寻大运集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奥秘。
服务“加温”
项目加快落地
“风驰天下,大运摩托”。相信很多人都是从这则摩托车广告开始了解大运品牌的。作为中国知名车企,大运集团的摩托车和卡车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进军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源于大运集团对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及山西能源改革和产业转型战略的精准把握和科学分析。
时间就是效益。仅用两年时间,大运新能源汽车项目就初见雏形。大运集团董事、山西大运制造总经理陈皓利说:“2017年,大运集团开始谋划布局新建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25.3亿元,规划年产2万辆纯电动轻客和10万辆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项目。”
大运集团以产业发展为己任,秉持新时代晋商精神,积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在新发展格局中增强竞争力,赢得大市场,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为全力服务好这一重点项目,加快项目投产达效,两年多来,省、市领导多次前往项目现场,协调解决重点难题,并将该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加以推进。同时,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工作小组,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推行“保姆式”服务,全程当好“店小二”。
技术“加身”
闪耀智慧之光
多年来,大运集团一步步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凭借的是先进的技术工艺、过硬的产品质量,凭借的是不断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和加快关键技术攻关。
技术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大运集团始终秉持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在汽车外形设计方面,大运集团更是倾注心血,不断提升技术含量。
“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除了过硬的质量外,还有关键的一点是汽车外形的‘颜值’要赢得市场。我们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对数模进行虚拟现实渲染,能够迅速锁定造型方案,不仅可以提前规避汽车外形质量问题的发生,还可以极大地节省设计成本。”大运集团新能源汽车造型工程主管田欣说,“此次投产上线的纯电动小型SUV远略S1和中型MPV远志M1的外形设计,均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无论是动力水平还是内外饰配置都比同级别车型更为出色。”
陈祖陶是大运集团乘用车研发部项目经理,具有丰富的汽车行业经验。他站在最新上市的一款SUV远略S1新能源电动车前,说起汽车的亮点来,滔滔不绝:“这款车型保持了新能源汽车标志性的封闭式前格栅,整体造型可爱,亲和力十足。和同级别其他车型相比,远略S1拥有更好的通过性、动力性、安全性和行驶稳定性。”
主要负责MPV远志M1研发的大运集团乘用车研发部整车集成经理王震,已经从事汽车行业研发十多年了。据他介绍,纯电动中型MPV远志M1,可以说是目前国内首款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同级别轴距最长、空间感最佳的MPV车型。目前,大运集团还有一款电动轿车车型已经进入研发后期。大运集团始终根据产业发展新需求,让更多技术“加身”,使产品闪耀智慧之光。
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包含冲压、焊装、涂装、总装4个生产车间。走进焊装车间,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数百台世界先进的ABB机器人联动,场面十分震撼。大运集团总装二部经理崔云东说:“总装车间集合行业一流的技术设备,采用全自动化输送线,充分保证了下线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引领方能彰显实力。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后起之秀,大运新能源汽车投产下线,是大运集团转型升级进军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出发号令,更是抢占未来市场新高地的生动呈现。
龙头“加成”
集群效应凸显
大运新能源汽车投产下线后,智造“龙头”集群效应愈发强劲。
千丰电器原是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生产高压、低压及矿用主通风机成套开关设备的企业。早在2014年,千丰电器就嗅到商机,闻风而动。
“新能源汽车近几年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为了满足全市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千丰电器在2014年就积极谋划转型发展,向绿色能源领域拓展,自主研发充电桩生产项目。”千丰电器副总经理韩泽民说。
今年4月,通过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牵线搭桥,千丰电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项目落地。该项目规划建设39座充电站、433个充电桩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将有效解决新能源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问题。
此外,由于大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需要引进锂离子电池等核心企业,目前已经吸引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签约落户运城经开区。国内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及配套企业也对大运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投来热切目光。
如今,大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作用,将有效吸引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施等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优势企业投资建厂,形成1:3以上的产业带动效应,预计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以大运集团为依托成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总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产业园区将新增就业岗位10000余个。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