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0-17
记者 郑 菲
工作中,因为一个比较有难度的任务需要尽快解决,感到焦头烂额;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心中焦虑不安;一放假,就想宅在家里,不愿出去与人交流;听到不好的消息,会情绪低落,悲观郁闷……如今,有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的人越来越多,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的人群也在逐年增加。
据有关数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在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1%,焦虑症患病率为4.98%。在罹患抑郁症的人群中,每天约有3000人自杀,自杀率高达15%,抑郁症也逐渐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类杀手”。
抑郁症、焦虑症究竟是什么?它们有什么表现?如何区分不良情绪和心理疾病?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去预防或改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为进一步让公众了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从而更好地预防,近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心医院临床心理科负责人张瑾。
学会判断常见心理病
近年来,明星抑郁自杀事件时有听闻,情绪低落、悲观压抑、抑郁症等字眼在耳边出现得频次更高,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抑郁症、焦虑症也已渐渐成为较常见的病症之一。
然而这样的心理疾病却总被人忽视,甚至在许多人眼里被认为是小题大做、矫情,而已经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也得不到身边亲朋好友的理解和帮助。
张瑾告诉记者:“抑郁症常被叫做‘心灵感冒’,它和许多躯体疾病一样,是一种常见疾病。然而抑郁症远比身体上的病痛更加可怕。关于抑郁症,‘了解’是‘解决’的第一步。”
哪些症状就说明已经抑郁了?
张瑾介绍,大部分时间都心情压抑,感到悲伤、空虚、无望,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也不再感兴趣,容易失眠或思睡,而且每天觉得疲劳、疲乏,反应比较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发呆、发愣,有持续的食欲减退或增加表现,并且比较容易被激惹、时常烦躁,这时要警惕是否已经有抑郁倾向。另外,如果总是负面地思考事情,感觉自己没价值,或过分地、不适当地感到内疚,严重的会反复不自觉地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某种自杀企图,都说明可能已经患有抑郁症。
“值得警惕的是,抑郁症的两大核心症状,一是持续情绪低落,开心不起来,觉得悲伤或闷闷不乐。二是持续兴趣普遍下降、缺失,或者愉悦感丧失。如果出现两种症状中的其中一种,就应该考虑抑郁症的可能,尤其这种症状持续超过两周还不能缓解,就一定要重视。”张瑾强调。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因为种种压力,越来越多的人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如果这种焦虑长期存在,得不到缓解,就会变成焦虑症。
像抑郁症一样,焦虑症也是经常被人忽视,被认为是人人都会有的正常情绪。殊不知,焦虑症也是一种疾病,如果长期不能被缓解,也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有什么样的表现就说明患有焦虑症?
张瑾说:“焦虑症指持续地、无明显原因地感到紧张不安或有大难临头感,虽然知道没有必要,却无法控制,并且时常感到坐立不安、肌肉紧张、手抖、容易出汗,严重时还会有突然心跳加快,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快要失控的感觉。另外,害怕独处,害怕外出,担心下一次什么时候会发作,也是焦虑症的表现。”
正确区分情绪和疾病
“医生,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让自己不开心的事,又如何区分正常的不开心和抑郁症的不开心呢?”这是就诊时,患者经常会问医生的问题,也是我们许多人不清楚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判断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是焦虑情绪还是焦虑症?
张瑾告诉记者:“正常的抑郁情绪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在遇到具体生活事件后,一种不愉快、烦闷、压抑的内心体验,是人们正常的、与生俱来的情感反应。比如,丢了手机会郁闷,被领导批评了会不开心,失恋了会难过,工作、学业遇到艰巨挑战完不成时会觉得心烦。这种情绪是短暂的,通过倾诉、运动甚至吃一顿火锅、睡一觉就可以调节,一般在两周之内就可以缓解甚至消除。”
“而抑郁症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跟某件具体的事件没有直接关系,或者是因为一般人认为无足轻重的小事而爆发,或者时间久远的‘错事’又复出脑海难以忘怀,并且有入睡困难、早醒、自我责备的现象甚至自杀念头,与他现在的处境不相称,给人以小题大做的感觉。同时,抑郁症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要超过两周。”张瑾说。
如同抑郁情绪一样,焦虑也是一种情绪反应,任何人都可以体验到。
焦虑是人们预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的综合情绪体验,一般一天到数天就能缓解,且极少重复出现。比如有些人在面对考试、面对棘手的问题时,通常会感受到压力、紧张,可以称之为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其实也有有利的一面,它可以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让人积极寻求资源,做好准备,应对困难,解决困难。
焦虑症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紧张和恐惧,大部分都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对我们的正常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生活的时候,才可称之为焦虑症。
科学防治抑郁和焦虑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对身体的器官造成伤害。而当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时,就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面对抑郁症和焦虑症,最好的方法是预防。如何预防这些心理病症?
张瑾介绍,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和焦虑症,要预防首先要学会察觉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察觉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向身边重要的人或者朋友去表达。现代社会,每个人压力都很大,但大家好像都不太敢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害怕大家说你没有正能量,或者不好意思哭,其实学会表达负面情绪是一种很好的释放自己的方式,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对自己心理健康很有利。
寻找激活正面情绪的方式。比如运动健身、和朋友交流、聚会、阅读、听音乐等,用正面的方式激活正面的情绪。
学会停止负面思维,多关注积极的事情。对于容易刺激我们产生并不断卷入负面情绪的事情,一定要及时说“不”!当发现自己被一些负面信息纠缠导致出现负面情绪时,要及时停止,可以找朋友和家人倾诉,或者转移一下注意力,这样可以避免长期陷在负面思维中。
如果是已经发展成抑郁症,建议大家要积极治疗,及时到有资质的医院找心理医生。可以选择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对于药物治疗,不建议自行服药,一定要在精神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抗抑郁治疗。
对于焦虑症的预防,张瑾说:“记录‘焦虑日记’把与焦虑有关的想法、感受或身体反应记录下,从而认识引起焦虑的原因。学会做放松训练,比如冥想、呼吸放松训练等,从而使自己从紧张状态中松弛下来。学会向他人倾诉,寻求支持。拓宽兴趣,转移情绪。”
另外,坚持有氧锻炼可以有效地对抗焦虑,比如慢跑、游泳、跳绳、快速骑自行车、有氧操等。
“生活中,我们总觉得抑郁症、焦虑症离我们很远,其实它们和许多躯体疾病一样,是一种常见疾病,只是它们不像身体疼痛一样容易被感知,总是被我们忽视或轻视,但是抑郁症和焦虑症意味着活力的丧失,这远比身体上的病痛更加可怕,大家在生活中要多与人沟通,有不良情绪要及时排解,多去接触美好的事情,让阳光照进心房。”张瑾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