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0-17
通讯员 任 社
出生于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的董兴兴,是山西阳光焦化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电工。今年,在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中,董兴兴受运城市人社局和扶贫开发中心推荐参赛,并取得优胜奖,实现了从普通农村孩子到“技术明星”的蜕变。成绩的背后,是董兴兴多年如一日苦练技能、敢于迎接技能大赛挑战的努力和奋斗。
农村娃为还债拼命打工
2011年,董兴兴的父亲不幸罹患肺癌,为给父亲治病,家里债台高筑。当年9月,董兴兴的父亲因病离世,留下高额债务和3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
董兴兴当时还是山西永济电机高级技工学校的一名学生,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他整个人都蒙了。他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今后这个家怎么办?自己要怎么办?
家庭遭遇变故后,董兴兴一次次地告诉自己:除了努力,别无选择。上学期间,一切娱乐活动都和他无关,拼命学习的同时,他也拼命兼职打工。暑假期间,为了挣到更多钱,董兴兴远赴江苏电子厂打工,每一餐他都只吃最简单的饭菜,剩下的钱拿去给家里还债。
2013年技校毕业后,董兴兴主动申请去了王家岭煤矿,成为一名防尘工,只因为在煤矿能拿到更高的工资,能够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分担更多的债务。
所幸的是,现在,董兴兴家里的外债已经基本还清,家人的生活也逐渐好转。
普通电工成为技术骨干
2014年4月,董兴兴因为表现出色,加入了山西阳光焦化有限公司。来到新的工作岗位,他暗自告诉自己:“男子汉,做就要做得出色!”他也坚定了报答公司和领导们对自己赏识的想法,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董兴兴成长为一名电力技术骨干,并且作为技术骨干人员多次参加技能培训。他抓住每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开阔眼界,提升本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同时,他的努力也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认可。
今年8月11日至13日,由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主办,省人社厅、省扶贫办、大同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在大同市举行。董兴兴受运城市人社局和扶贫开发中心推荐参赛。他说:“刚接到通知,我第一反应就是推辞,因为我觉得自己水平不行。”
领导与他进行了谈话之后,董兴兴逐渐认识到,这次是国家要通过比赛推进技能扶贫工作的开展,推动贫困地区劳动者学习技能、掌握技能,实现以技能促就业、助脱贫。这让董兴兴顿时充满了使命感和荣誉感。
“我曾经是贫困孩子,如今成长为一名技术人才,没有党和国家、公司的关爱是不可想象的,我要为国家的脱贫攻坚还有企业的荣誉拼搏一把。”他说。
全力备战勇创佳绩
宝剑锋从磨砺出。20多天紧张的准备工作中,董兴兴压力重重。
他要与来自全国的参赛选手展开同场竞技,而其中不乏行业“大神”。备战期间,董兴兴开启了“夙兴夜寐,竭尽全力”的“标配”模式——每天凌晨4点起床,坚持训练到晚上12点才休息。
纵使准备充分,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开始时,紧张的气氛还是让他心弦紧绷。他暗暗给自己加油打气:“董兴兴呀,董兴兴,你别这么没用,此时不搏待何时!”
比赛开始前的15分钟检查设备时间,董兴兴发现自己的设备上有个部位缺了螺丝。他立即联系大赛技术组更换,自己则充分利用更换的时间,在脑海里把各个技术的要点再次过了一遍。这时的他,已经全然进入聚精会神的比赛状态,项目被一个个拿下。
董兴兴最终顺利完成了比赛。当主持人宣布阳光集团焦化一厂董兴兴取得电工项目第13名、获得优胜奖时,他不禁泪湿眼眶。
载誉归来,他在当地成了一个“名人”。电视、报纸媒体纷纷采访他,这让董兴兴应接不暇。他从来没想到自己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通过这次大赛,他感受到了赛事对激励广大贫困劳动者学习和掌握技能、实现自力更生、以技能促就业助脱贫的重大意义,更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群众的深切关爱。多年的经历让他充分认识到,学习技能就是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就握在自己手上。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