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残疾预防,从儿童早期干预做起
——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活动残疾预防相关知识释疑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8-25

康复教师在开展听障儿童语言领域集体课教学

今年8月25日是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活动主题是“残疾预防,从儿童早期干预做起”。

1.什么是残疾预防?

疾病和伤害可以预防,残疾同样可以预防。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为残障。

2.什么是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指的是在婴幼儿时期,对学龄前(0岁—6岁)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通过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服务,提供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起到提高能力、改善症状的作用,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达到接近正常甚至痊愈的目的。早期干预是减少伤残儿发生、提高儿童健康素质的有效方法。

3.我们身边主要的致残原因有哪些?

我们身边常见的致残原因有三大类:一是遗传和发育因素;二是环境和行为因素;三是伤害与疾病因素。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

4.哪些职业环境容易导致残疾发生?

每名工作人员都处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有些职业环境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容易导致员工发生残疾。

职业环境致残因素可概括为7类:①化学性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引起中毒或职业性肿瘤;②生产性粉尘引起的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③物理性因素,如电离与非电离辐射、噪音、振动等引起的眼部疾病、耳聋、振动病等;④生物因素,如工作中密切接触微生物、寄生虫或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动物而导致的感染等;⑤力学因素,如手工重复操作或重力负荷等引起的慢性肌肉、骨骼疾病或工伤;⑥心理社会因素,如精神紧张或工作安排不当等引起的疾病;⑦职业性外伤等。

5.常见的哪些毒性物质可以致残?

药物、酒精、各种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均可以致残。滥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可导致耳聋。酒精和过量镇静药物可引起感觉、情感、智力的改变。“反应停”药物曾在世界上造成了一次新生儿短肢畸形灾难性的流行,致残者多达万人以上。儿童生长发育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对铅的毒性作用非常敏感,汽车废气中含铅量高,儿童血铅水平高于600微克/升是一个危险信号。铅中毒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减弱,智商降低;一氧化碳中毒可使大脑缺氧,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继发性癫痫等;砷中毒可导致肢端坏疽;地方性氟中毒可导致氟骨症,造成四肢关节和脊柱的疼痛、变形、僵直,患者劳动能力基本丧失;还有许多其他毒性物质达到一定量或接触时间过长也可致残。

6.什么是三级残疾预防?

目前国际和我国对残疾都采取了三级预防措施。

第一级预防是有效预防疾病和致残性伤害的发生,需要通过采取免疫接种、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选择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二级预防是防止疾病和伤害导致残疾,需要通过采取早期筛查、定期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发生后出现更严重的残障,需要通过采取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适当的护理等措施得以实现。说得通俗一点,第一级预防是让人们不得病,不受到伤害;第二级预防是一旦患病,也不要导致残疾;第三级预防是即使残疾了,也要想方设法不要造成障碍或尽量减轻障碍。

7.为什么说人类要进行终身残疾预防?

每个人都希望长寿并且健康幸福地生活,所以残疾预防要贯穿每个人的一生,覆盖每个家庭的每名成员。在不同年龄阶段,残疾高发类别是不同的。

先天性残疾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时期;在受教育年龄段则重点防范传染病致残和创伤及伤害致残;在工作年龄段,则要重点防范创伤和伤害致残;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步增强对非传染性疾病致残的防范;老年人则要重点防范退化性疾病致残。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个家庭都有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员,所以残疾预防应当结合年龄和残疾性质以及残疾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其核心是终身预防残疾。

8.怎样避免家庭意外事故致残?

在家庭中发生意外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的惨痛例子有很多,主要原因是人们疏忽了不安全因素。在家庭中,有几个需要加强的“保安区”:

(1)阳台和窗台。如有的孩子爬上阳台观望却不幸从阳台上掉下来,甚至还有成年人在阳台上晒衣服或在窗台上擦玻璃时,由于身子探出太多,失去重心而从阳台或窗台翻落下去。阳台和窗台是事故多发区,是每个家庭需要重点防范的地方,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千万不可大意。(2)厨房。厨房有火源,是防火“重地”,像煤油、汽油等一些易燃物品都不宜存放在厨房内。在煤气炉上煮饭熬汤时,必须有人在场,以防溢出的汤水将火熄灭后致使煤气溢出。(3)马路、湖边、河边等。因为小孩的好奇心都很强,喜欢在马路、湖边、河边等地玩耍,甚至蹦跳、打闹,这很危险。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安全防护,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4)抽烟者周围。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家庭由于抽烟不慎而引起火灾。有人喜欢躺在床上抽烟,一不小心就会引起火灾,所以要严加防范。(5)家庭“带电区”。家庭中有各种电器,家庭中的每名成员都应该提高安全用电意识,多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以减少由用电引发的触电和火灾事故。

9.怎样避免少年儿童交通事故致残?

造成交通事故的基本原因是人、车、路、环境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人是主要因素,人包括车辆驾驶员、骑车的人和行人等,而少年儿童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致残,甚至造成死亡。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但生活经验少,缺乏交通安全常识,不了解机动车的危险性。在少年儿童交通事故中,年龄较小的儿童因突然“跳出”而引发的事故较多,年龄稍大的儿童多因在马路上追逐、骑自行车、扒车等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应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特征,尽早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观察其动静,要防止他们因捡拾玩具或其他东西突然蹿上公路,也要防止他们因奔跑收不住脚而冲向公路;对年龄稍大的儿童,要防止扒车,在下坡处玩滑轮车或骑自行车而导致车辆相撞。家长、幼儿园和学校要加强预防交通事故致残的宣传教育,学龄前儿童必须由成人带领乘车和过马路。

10.我国采取了哪些残疾预防的措施?

我国政府一贯重视残疾预防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残疾预防措施。

第一项措施是制定了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中明确了要开展残疾预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领导,宣传、普及优生优育和预防残疾的知识,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中毒、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制定法律、法规,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都有预防残疾的相关内容。

第二项措施是部门配合加强宣教。卫生部门、交通部门等不断完善残疾预防的规章制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社会参与防残,使公民充分认识到:预防残疾人人有责,个人、家庭、社会都要常抓不懈,并且为此贡献力量。

第三项措施是抓住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初级卫生保健,尤其是在妇幼卫生以及营养、安全饮用水和改善环境卫生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使我国人口死亡率急剧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较高水平。由于成功地施行扩大儿童计划免疫,一些致残性传染病已经得到控制或消灭,基本消灭小儿麻痹症,有致残作用的传染病也显著减少,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相应残疾的发生率。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