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故宫排水系统借助地势排出积水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7-22

在北京,以紫禁城为代表的多处古建群是整个城市的灵魂。面对滂沱大雨,这些几百岁的殿宇依靠高台阶、人字坡、飞檐、斗拱等精巧设计,不仅有效避雨,还与雨景自然融合,化成一种妙不可言的景观。在京城古建群里,仍在使用的古代排水系统,只有故宫的排水系统了。

专家在研究后发现,古建的排水系统,非常重视对地势的运用。紫禁城的地面就顺应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整体走势亦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略有坡度。其中紫禁城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竖向地平高差约2米,这一坡降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积水能缓慢排出。

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

如果说内外金水河和干沟是紫禁城排水系统的主动脉,那么明沟暗沟就是毛细血管。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3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从“沟眼”穿过,汇入暗沟。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

(《北京晨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