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包拯巧拆河障泄洪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7-22

宋仁宗嘉祐元年十二月,包拯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开封有条河叫蔡河,这条河可以航运、灌溉、泄洪,给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好的效益,因此又叫惠民河。这条河本来畅通无阻,交通便利,可到包拯上任前,情况已经大变了,接二连三闹水灾。这一年,雨水多于往年,惠民河又发了大水,由于河道阻塞,河水排不出去,河两岸的老百姓时常被淹,大家都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包拯经过调查,发现根源出在一些地主豪强身上。他们不管百姓死活,任意侵占河道,建设园林亭榭,供家人游乐享受;还私下开凿小河,把河水引到自己的花园中去。使得本来就只有八丈宽的河面挤得只剩四丈宽了,甚至有的地方还不到一丈宽。特别是张尧佐,他的府宅正好建在惠民河进入汴水的岔口上,而他圈占的青莲池又使得惠民河最窄处仅剩七尺宽了。惠民河的水一流到这里就被堵,河水只有倒灌进城。结果把一条好端端的惠民河,被折腾得一塌糊涂,成了地地道道的“害民河”了。

包拯在摸清惠民河的障碍情况后,为了百姓利益和防汛安全,立即开展了清河行动。他下了一道命令,限定日期,不论挤占河道的建筑物是谁的,通通一律拆除。可是,那些地主豪强根本不理睬包拯的命令。到了限期,还是没有一家人动手拆除,包拯令衙役们带头,并动员百姓,一起行动强行拆除。

包拯亲自带领吏役首先把张尧佐拦在惠民河上的青莲池强行铲除了,河水马上咆哮着注入汴水。紧接着又把其他河障都一一拆除,大家一看张尧佐的青莲池都没保住,其他地主豪强哪个还敢再吱声,清河行动顺利进行。

到了第二天,开封城内的水果然退去了,全城百姓欢呼雀跃。宋仁宗接着下了一道圣旨:“住在惠民河边的人,不许圈池养鱼,建亭榭楼台,阻碍河道,违者重重治罪!”从此以后,惠民河畅通了,开封城再没被洪水淹过。正因为如此,《宋史·包拯传》专门记载了此事。

(《中国水运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