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代环保典范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7-17

古代不乏环保典范。杜甫、欧阳修等先贤的很多行为都不自觉地展现出了“环保”色彩。

◎贾思勰:轮次采伐

古人科学技术不发达,但观念并不落后,所谓“可持续发展”,居然在史书中早有记载。北魏贾思勰“种三十亩,一年斫十亩,三年一遍,岁收绢百匹,永无尽期”的轮次采伐思想,被唐代人继承,他们很少伐木做薪,但凡烧火首先考虑采用的是枯枝。

◎杜甫:茅草串鱼

公元759年,杜甫为躲避战乱到成都居住。根据《云仙杂记》的记载,每天“以七金买黄儿米半篮、细子鱼一串”,在这里重点想说的是“细子鱼一串”。杜甫去市场买鱼,而是从自家茅屋上扽一根茅草,溜达着就去市场了,看见鱼,挑选好,用茅草往鱼鳃上一穿,拎着便走,既轻便又环保。

◎欧阳修:敬字惜纸

古人说,要敬字惜纸。这虽然是敬重文化的思想体现,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也算是环保意识。宋代的欧阳修自幼即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他学习写字的时候,是挥舞荻草秆在地上写,当然,这是因为欧阳修家贫,但客观上的确省下了不少笔墨纸砚,累计下来至少少砍了几棵树,少染脏了几池水。(《光明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