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曾子树立“好学近乎知”的榜样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7-13

在孔门弟子中,曾子为人树立了一个“好学近乎知”的榜样。孔子称曾子生性鲁钝,但因其好学终成儒门“宗圣”。

在《曾子》中,记载了曾子好学的心得:“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君子能够责备自己的过恶,寻求自己的过失,对自己还不会做或做得不完美的地方要加强,勉励自己做得尽善尽美,并克除自己的私欲,凡事都要依照义的标准来进行。这些都做到了,才称得上是学。

“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避,易者弗从,唯义所在。”君子要珍惜时日来学习。古代好学之人废寝忘食、挑灯夜战,甚至“头悬梁,锥刺股”,具有这样发奋读书的精神,才能够学有所成。此外,还要及时地把所学的付诸行动,在生活中去落实。难做的不回避,容易的也不盲从,只考虑其是否符合道义。“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白天攻治学业,到晚上就自我反省检查,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就这样日复一日,一直坚持到老死,才可谓坚守学业。

曾子还提出,君子之学必须把握好五个方面:“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不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矣。”君子学了之后,担心自己学得不够广博;学得广博之后,还担心不能时时温习;经常温习了,还担心并不真正知晓其中的义理;已经知晓其中的义理了,又担忧不能付诸行动;既能在生活中实行,又担心在行动上做不到谦让。由此可见,曾子好学的标准相当高,要求人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而且还要有助于养成自己谦让的品行。

在《颜氏家训》中,有一段关于读书、求学目的的论述,值得现代知识分子警醒:“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陵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这段话提醒人不能把“学儒”变成“搞儒学”,知与行不合一。其意是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求得长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十几卷书后,便自高自大,欺侮长者,轻视同辈,这样别人自然像对仇敌一样恨他,像对鸱枭那样讨厌他。这样求学,其实对自己并无益处,还不如不学。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只能夸夸其谈。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利益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于社会。(《学习时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